小议历史课导语的设计艺术

小议历史课导语的设计艺术

ID:8820878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8

小议历史课导语的设计艺术_第1页
小议历史课导语的设计艺术_第2页
小议历史课导语的设计艺术_第3页
小议历史课导语的设计艺术_第4页
小议历史课导语的设计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议历史课导语的设计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议历史课导语的设计艺术毛家滩中心学校皮美蓉导语通常称之为“开讲”、“导言”等,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富有艺术性的历史课新课导语,就如说书中的开讲,虽廖廖数语,但掷地有声,先声夺人;也像电影中的序幕,虽短小精悍,但别开声面,扣人心弦。因此,不拘一格,因课而异,讲究导语设计的艺术性,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可以使历史课堂的教与学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新课导语设计才富有艺术魅力呢?一、导语设计要有指向性,具有指向性的导语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教学

2、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新课导语必须目的明确,迅速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首先是内容定旨。导语的设计方法和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开门见山或温故知新,还是设置悬念或模拟情景,就犹如一首乐曲的前奏,它应该为整个乐章定下一个“主旋律”,这一“主旋律”也就是教学的主题或重点。否则,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离题万里,不仅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反而会成为课堂教学的累赘。其次是思维定向。现代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而衡量导语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也就是看它是否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否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学主题。在历史课的

3、开头就巧设疑问,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课伊始,疑亦生”,从而产生迫切的探究心理。如讲《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时,可先提问:“工业革命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的基础上,再提出下列问题:“资本主义列强用怎样的方式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资本主义列强是怎样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呢?”“工业革命又对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这样点出本课主题,并由此导入新课,学生就能迅速捕捉思维目标,求知欲由潜伏状态一下子转入活跃状态,使教师随

4、后所讲的课本知识都能溶解于学生思维的潮水之中,形成师生间的思维共振。教师设计这种指向性明确的导语,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因想到果、由个别想到一般。二、导语设计要有新颖性,具有新颖性的导语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赞可夫说过:“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新课导语往往是出现在学生缺乏心理准备或心理准备不足,注意力不集中之时,这就必须利用教学信息的新颖性来吸引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

5、效的强化学生的注意力。一是材料要新。比如讲《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就可以根据教参提供的材料,这样导入:“传说一个乘青牛的女子和一位骑白马的少年结成夫妻,你想知道他们后代的生活吗?―――杨家将中的杨老令公真有其人吗?”这样新奇的材料能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材上来。二是角度要新。对于学生早已熟知的问题,教师应不依常规,另辟蹊径,变换切入的角度。比如讲《唐朝的衰落和灭亡》,就可以先问学生是否知道杨贵妃,然后将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娲》中的一段话做为新课导语:“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赵翼这种说法我们能同意吗?

6、如果不同意,我们用哪些事实为杨贵妃“平反”呢?这样标新立异的导语,会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三是方法要新。不少同学对司空见惯的方法充耳不闻,熟视无睹,而对偶一为之的方法却兴趣盎然。因此,历史教师导课的方法必须灵活多变。很新颖的导语设计往往能“出奇制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和教师在默契的氛围中自主地交流,但也不要一味求新而走向荒诞不经的极端。三、导语设计要有和谐性,具有和谐性的导语设计才能巧妙衔接、自然过渡。新课导入的真正价值和目的在于创造愉悦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定向反射,将思绪指向课堂主题。这就要求新

7、课导入与历史教学的诸要素要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首先是情调协调。教学活动是充满情感的活动,历史教师应注重导语设计时的感情投入。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历史教师的导语设计必须因文制宜,造成一种与课文内容和谐统一的情调气氛,以形成由导语到课文的流畅通道。如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始》,上课后,录音机里放出著名的钢琴协助曲《黄河》中的“黄河愤”一曲,顿时,如泣如诉带着满腔悲愤的音符如潮涌出

8、,伤感的心情立即充溢了每一个人的胸膛。这时再打开幻灯机,用慢镜头放出一张张日本侵略者屠杀我中国民众,蹂躏我大好河山的图片。此情此景,把每个学生的思绪带到了那屈辱岁月―――这种方式的导入,达到了“课伊始,境亦生”的艺术境界,渲染了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