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区古树名木资源概况(部分)

北京郊区古树名木资源概况(部分)

ID:8821809

大小:170.05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4-08

北京郊区古树名木资源概况(部分)_第1页
北京郊区古树名木资源概况(部分)_第2页
北京郊区古树名木资源概况(部分)_第3页
北京郊区古树名木资源概况(部分)_第4页
北京郊区古树名木资源概况(部分)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郊区古树名木资源概况(部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篇北京郊区古树名木资源概况说明第一章自然地理概况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以天安门为中心,位于北纬39。54'27”,东经116'23’17",处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端。总面积为16807km2。城乡行政划分为:4个城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4个近郊区(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和10个远郊区县(大兴、通县、顺义、怀柔、密云、平谷、昌平、延庆、门头沟、房山)。北京市的东部和南部属于华北大平原,北部和西部是山区。山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5。北部山地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西部山区称西山,属太行山山脉;两条山脉在南口汇合。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城区位于全市的中部偏南,西、北、东

2、北三面环山。西部灵山为全市的最高峰,海拔2303m,百花山1991m;北部的海坨山2234m,雾灵山1700m。一般山区高500--800m;丘陵区为200—300m。平原地区高50m;南部的大兴高30m,东部的通县高20m。河流白西北流向东南,共有5大水系。西南为大石河、拒马河水系,依次而北而东为永定河水系、温榆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句河、错河水系。京西山地,直到3.6亿年以前,有很长一个时期是一个浅海。在寒武纪和奥陶纪时期沉积丁很厚的灰岩。在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初期,构成运动强烈,在若千个孤立的湖盆中,干湿气候交替,植物繁生,并且经常有火山运动,奠定了京西山地的轮廓。北京

3、平原的地形较山地简单得多,直到喜马拉雅运动,西部不断土外力山地,东部相应下降,接受大量沉积物,逐渐成为平原。北京处于北纬40。左右区域,四季明显,是标准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据1951—1980年的资料,平均为644.2mm。其特点是:春季干旱少雨而多风,降水61.6mm;夏季炎热多雨,降水482.6mm,占全年降水量的74.9%:秋季冷暖适宜,但时日短促,降水81mm;冬季干燥寒冷,少雨雪,降水19.6mm。:化京的温度,适于一般林木和北方果树的生长。年平均温度为11。2℃,平原地区为11—12C,前山脸山区和丘陵区为9—11℃。北京的土壤主要有山地草甸土、山

4、地棕色森林土、山地褐土、褐土、草甸褐土、浅色草甸土6种类型。北京的植物区系,绝大部分属于北极植物区的中国一日本植物亚区,少数来之于中亚一施海主编,北京效区古树名木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2页西亚植物亚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东南亚植物亚区。由于经过长期的地史变化,种届成分已发中很大变化,有残留的种属,如构树、臭椿、文冠果、栾树等;也有由热带迁移来的种属,如香桩、薄皮木、荆条等,因而形成复杂的区系成分。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区一带,从山麓到山顶可以看到不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在阳坡,海拔800m以下主要是以油松、栓皮栎、槲栎、柞栎为主的松栎林。其中还有平基槭、栾树、

5、臭椿、鹅耳枥等。低海拔处除栓皮栎分布在阳坡外,其他乔木多分布在阴坡生长,海拔逐渐增高,前秆1汽失,后者则转向阳坡分布。海拔800—1200m的山区,分布有辽东栎,阳坡和阴坡植被的差异己逐渐缩小;油松数址减少,但在悬崖陡壁之上还可见有残株,辽东栎则成为本带的宅要树种。在人为干扰较轻微的地方,辽东栎比较稠密,但多为萌蘖树,经济价值不大。此外还夹杂有椴属、褕属、大叶白蜡等,构成所谓杂木林。海拔1200—1500m的山区,是以华北落叶松、辽东栎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沿沟谷还分布有核桃楸、辽杨等。总之,北京地区的植物资源相当丰富,加之适宜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对森林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6、。第二章古都古树发展渊源森林是哺育人类祖先的摇篮。没有森林,便没有人类的生存与繁衍。据考古学家提供的资料证明:北京地区原来是一个森林茂密、水草丰盛、珍禽异兽栖息繁衍的森林世界。远在五六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居住在今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一带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就以狩猎为生,他们赖以生存之所,到处生长着繁茂的森林。古地质学家研究也证明,近年在北京清河镇东花虎沟的古河道里发现的古树残骸,乃为7200年以前的遗物。从这个遗物,可以推测古代西山地区生长有茂密的森林。而70年代中期,在延庆县千家店公社下德龙湾北山坡上发现的数十株1.6亿年以前的木化石,更充分说明了远古时代的北京

7、地区原有大面积的森林。然而,古代北京地区有那么多的森林,而今为什么森林资源少得如此可怜呢?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人类的出现,要维持其生存与繁衍,就需要毁掉大面积的森林,以开荒种田、取柴为薪;第二,人类出现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壮大自己的势力,就要互相争斗即所谓的战争。而每发动一次战争就势必毁掉大面积的森林(以树干树枝做武器及烧林驱敌):第三,自然灾害,远古时代一旦发生病虫害或火灾,是无人进行抢救和保护的,这也势必对森林造成极大的破坏;第四,各代统治者大肆修建宫殿及宫廷用炭。每一次改朝换代,就要毁掉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