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意象鉴赏

古诗词中的意象鉴赏

ID:8823883

大小:3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08

古诗词中的意象鉴赏_第1页
古诗词中的意象鉴赏_第2页
古诗词中的意象鉴赏_第3页
古诗词中的意象鉴赏_第4页
古诗词中的意象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词中的意象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谢谢大家!*古诗词中的意象鉴赏作为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意象之于诗歌无疑是关键的,而作为意象物质外壳的语言形象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曾指出,“诗人应该选择‘特征’的东西”,也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给读者深刻、鲜明的印象,迅速真切地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

2、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陶然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也”。

3、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体现了诗人对羡慕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菊花――隐士的象征菊花――斗士的象征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菊花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题菊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菊花也成为战士的代表。――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菊花――

4、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的象征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菊花,在她笔下成了抒发情思的对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瘦”字抒发内心对久别丈夫的感受。菊花――高洁品格的象征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

5、岁寒俱。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菊花残谢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不会像桃花一样,一片一片掉下来,落英缤纷的。故诗人说“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诗人一般都赞赏其凌寒的品格晋??王淑之兰确铭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唐??太宗赋得残菊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唐??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6、。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赵昌寒菊宋??苏轼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重阳后菊花宋??范成大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九月十二日折菊宋??陆游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菊花宋??朱淑贞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赋十月菊金??元好问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菊明??沈周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

7、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咏菊宋??杨万里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菊花明??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晚香轩明??高启不畏风霜向晚秋,独开众卉已凋时。地荒老圃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秋色苍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采桑子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赏菊朱德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

8、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先秦已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先秦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