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urbo码的交织器设计

基于turbo码的交织器设计

ID:8826590

大小:2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8

基于turbo码的交织器设计_第1页
基于turbo码的交织器设计_第2页
基于turbo码的交织器设计_第3页
基于turbo码的交织器设计_第4页
基于turbo码的交织器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turbo码的交织器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Turbo码的交织器设计与实现西安通信学院电子技术教研室(西安710106)  蒋卓勤  郝东来  刘永祥  【摘要】在对几种交织器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在Turbo码编解码中的应用,结合具体信道进行了性能仿真,最后比较了它的性能,提出了一种优化的设计方案,采用FPGA技术实现并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关键词:Turbo码,交织,S-随机算法1引言   C.Berrou等学者于1993年首先提出了Turbo码这一信道纠错编译码新概念,它是在综合过去几十年来的级联码、乘积码、最大后验概率译码与迭代译码等理论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Turbo码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编码器的巧妙

2、构造,即多个子码通过交织器进行并行或串行级联(PCC/SCC),然后,以类似内燃机引擎废气反复利用的机理进行迭代译码,从而获得卓越的纠错性能,Turbo码也因此得名。   在Turbo码的编解码中,无论是编码还是解码,交织单元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图1所示为Turbo译码的原理框图,在成员译码器1与成员译码器2之间的前向通路和反馈通道分别存在有交织和解交织单元,他们的交织方式和规模影响着整个译码的性能。本文将就Turbo码中交织器参数的选择及其性能和实现进行探讨。2Turbo码交织器原理及结构   根据交织器的来源和交织方式不同,我们可以把交织器概括为三类:一类是Turbo码论著

3、中的标准交织器(StandardInterleavers);一类是已经设计出来的经过测试发现一些问题的;另外一类就是结合具体应用,选用一些优化的交织器设计方法来设计的。本文将通过对前两类的总结,结合Turbo码在通信传输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一种优化的交织器设计方案。   交织的目的就是将信道中突发错误的位置随机化,对于级联纠错码中使用的交织器来讲,衡量其性能的很重要的参数就是它对突发错误的扩散能力。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标准交织方式一般有这样几种:一种为分组交织(矩形交织)方式。这种交织器采用R×C矩阵形式,图2(a)为码字重量为4的矩形交织示意图,按行顺序地写入数据,然后按列读出,序列

4、的重量不会改变。作为矩阵的特殊形式T×T,正方形交织的行和列各有一个1和(T1)个0,如果1出现在第I行第j列,则交织器将输入的第I个符号移到输出的第j号位置。我们可以通过增大块交织的规模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另外一种标准交织方式是对上述矩阵形式的改进,其中,序列按照i行和j列写入,按照iT行和jT列读出,iT和jT表达式如式(1)和式(3)所示。其中,ξ的值见式(2),从图2(b)可以得到P(ξ)的值。式(1)中,是交织器的维数。   标准交织器的第三种形式为螺旋交织器,它是矩形交织器的另外一种改进形式,由R行和C列组成,数据按行顺序写入,沿对角线读出,从左下角开始依次读出。还有一种标

5、准交织方式叫做卷积交织,它将输入序列通过递增的I个移位寄存器分路成I个子序列,这样,对每个序列来讲,就会引入不同的时延。如图3所示,输出采用相反的方法还原成原来的顺序。   上述第二类交织方式一般有均匀交织、平面交织、桶型移位交织和时延交织等方式。这些交织方式也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一些可资参考的思路。3Turbo码交织器的优化设计方案3.1S-随机交织原理   下面,我们讨论Turbo码交织器一种优化的设计方案。实际上,所有的Turbo码交织设计技术都是基于S随机交织产生算法的。在图4中,我们给出了S随机交织算法的实现框图。   这种交织器是在其扩展范围内随机交织,该算法的交织是

6、随着图4中S的变化而改变的。该算法的搜索时间也随着S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并不能保证一定成功。根据参考文献〔1〕,一般选择是交织块的尺寸。这时,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交织。这种技术的主要问题是不能保证一定能产生所需要的交织器,只能保证得到一个扩展值S。所以,在S随机算法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一种叫做模拟退火的方法进行交织,它将温度和序列值同时作为变量,采用模拟的方法,如图4所示,开始给温度和序列同时赋一初值,假设序列任意值为X,和X对换的为XI,则,通过温度计算出X的能量E(X)和Xi的能量E(Xi),然后,计算两者的差值ΔE=E(Xi)E(X)。把ΔE和〔0,1〕间的随机数同时作为判决条件

7、,当ΔE<0或者〔0,1〕间的随机数小于时,就将X置换成Xi,一直进行到按退火方案配置的温度值,并且译码的迭代次数足够多,最终温度达到一个稳定值时交织便结束。其流程与S随机算法类似,这里不再列出。3.2交织器的性能仿真及实现   上面已经介绍了交织器有很多种形式,为了比较几种交织方式性能的优劣,我们选择了生成多项式为g=(15,17)OCTAL的RSC,选取交织器的大小均为1024的情况下,仿真出了分组交织、对角线交织、螺旋交织、PN交织、S随机交织等五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