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习我收获我快乐

我学习我收获我快乐

ID:8841084

大小:3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9

我学习我收获我快乐_第1页
我学习我收获我快乐_第2页
我学习我收获我快乐_第3页
我学习我收获我快乐_第4页
我学习我收获我快乐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学习我收获我快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学习我收获我快乐——谈关于第13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之体会程金芝我有幸与两位老师一同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第13届现代与经典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期间,我们聆听了几位专家的报告,观摩了众多全国各地特级教师的现场授课,感受颇深。下面我将本次观摩活动感受最深的几点进行总结,与大家交流。一、课时分配明显不同我们本县的老师,受过去某些教学思路的影响,总是一课时授完整篇课文的内容,尤其是前两年,这样的做法成为上好一节语文课必须要达到的要求之一。原因是这样能给人以整体感。虽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们对此做法怨声载道,但大

2、多数还是遵照执行。本次观摩活动中,几位教师给我们上的都是第一课时,内容包括认读生字、介绍背景、学习部分课文等。他们虽然没能在40分钟内呈现整篇内容的教学,但是对所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甚至是每一个词语都夯得很实。[如《詹天佑》一文中“藐”的教学]听完之后我认真比较了一番,个人觉得他们的课堂是教者从容,学者实在,而我们的课堂则是教者匆忙,学者模糊。二、课内外知识结合紧密课内外知识的紧密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本次授课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比如:一位教师在上《将相和》一文中,他将课文白话文的语句与《列子·汤问》中的文

3、言文交织在一起学习,学生既学习了课文内容,也对《列子·汤问》有了很深的了解。还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伯牙绝弦》一文时,他不仅用巧妙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文意,而且对“弦”这种乐器的介绍不惜时间,介绍得非常详细。他利用课件补充介绍了“弦”的名称、外形、声音等。同时他还在讲述伯乐绝弦这个故事中,补充了大量与之有关的文言文语句,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文言文句子,使整节课的内容丰富而饱满。三、重视写作方法的探究与总结我记得我们上小学时,每上完一篇课文,老师必总结两项内容,一是中心思想,二是写作特点。以前的教材会在每一单元

4、后面安排有读写例话,里面就常会分项介绍一些写作方面的知识,如:前后呼应、详略得当、叙述要有一定顺序等。后来,课本中没有了这些内容,我们的课堂上也少了关于这方面的精细指导,有时有,但并不突出。而这次的听课中,我明显感受到老师们对文章写法的指导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他们有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总结了侧面描写、叙事与议论结合、为什么这样命题……我想,这是我们(至少是我)的课堂中目前没有被重视的内容。除此之外,观摩课教师在读写方面扎实训练,对学生的表扬不惜言辞,教师自身文词优美等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虽然,听课的过程是苦

5、的,但结果却有很多收获,有收获也就有快乐。收获与反思李峰我与学校的两位老师一起去南京听课,短短的两天半时间,几位老师和专家的精彩课堂,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收获很多。也给我留下了许多的思考,下面我想简单谈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一、教材处理的巧妙可以说每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却风格不同。一个共同点就是教材研读透彻,对教材的处理英雄巧妙自然,不露痕迹却水到渠成。我感受最深的是导入的设计。总的来说,许多老师的导入用时都很长,最长的一个用了将近10分钟,乍看仿佛是浪费时间,回过头来看却是回味无穷。比如赵志祥老师的

6、《后牙绝弦》,他用了将近8分钟的时间用课题中的“绝”字来组词,从两个字的到4个字的,不厌其烦,让我们感觉是否多余了,可在后面的整节课中,都在围绕着这个“绝”字和“绝”字组成的词语进行教学与引导学生思考。那么这个“绝”字既是文章的契入点,也是整节课的基调。再回过头来看,开头用“绝”字组词,可以说巧妙之极。张玉栋老师执教的《将相和》从自己的名子入手,由“玉”引出和氏壁的故事,由“栋”引出栋梁之材到课题《将相和》,既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又借机介绍了课文的历史背景,一举多得。张祖庆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通过一本绘本故事导入,

7、用时很长,但垫定了一文的感情基调。导入是学习课文的一个契入点。是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搭建的一个平台,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提高兴趣。同时针对文本的特点,对教材的侧重点的把握也不同。如王崧舟老师的《望月》中针对江中月主要通过诵读、品读让学生感悟表达特点和感受意境,“侍中月”部分抓住动词体会诗中的感情,侧重理解。而“心中月”部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同,侧重点不同。抓住这在大板块对文本多元化解读,渗透读法,提出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巧妙圆融。二、有感于阅读教学中的写阅读

8、教学中的写作教学,这已不是以前的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了,而是建立在学生对文章的诵读与品悟基础上的,是在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基础上的读写结合,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写不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简单地写下自己的感想,而是在对课文学习之后,提炼出本课的写作特点与表现手法之后的尝试与运用,侧重于写作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在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望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