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农民画的光荣与困惑

户县农民画的光荣与困惑

ID:8842047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9

户县农民画的光荣与困惑_第1页
户县农民画的光荣与困惑_第2页
户县农民画的光荣与困惑_第3页
户县农民画的光荣与困惑_第4页
资源描述:

《户县农民画的光荣与困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户县农民画的光荣与困惑 诞生  50年前“大跃进”的产物  户县农民画具体哪一天诞生,第一幅作品是什么,已经没有人说得清楚,但1958年户县农民画初露端倪便已经让国内以至世界震惊。“那不是先出来一个人,也不是先推出一幅画,是一次走出了一批人、一批画。”户县农民画馆馆长雒志俭说。  昨日,记者向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会会长赵建文请教中国农民画的起源,他介绍说,关于农民画的起源,专家尚有争论,大致有两种起源说:一是说起源于江苏邳县与河北束鹿,《中国农民画大事记》中说,1957年夏季,邳县陈楼乡农民张友荣

2、因饲养员克扣饲料粮一事,在饲养室山墙上蘸锅灰水画了一幅批评饲养员为内容的壁画。后来邳县大力推广,形成了“城乡户户五颜六色,村村壁画满墙,一街两行成了天然画廊,群众好不热闹”的局面。1958年,河北束鹿县提出“家家诗歌户户画,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这两县都随着1958年的“大跃进”而达到创作高潮。另一种说法认为起源于江苏邳县、河北束鹿、甘肃庆阳、陕西户县等地的1958年的“壁画化”、“诗画墙”等配合“大跃进”的活动。两说法都表明农民画是起源于“大跃进”的产物。  著名美术理论家程征先生说:“农民

3、在那种特定的历史氛围里,把身心皈依于乌托邦式的理想,再聚合为现代神话般的理想图景:用起重机吊起大玉米棒或划着豆荚渡江之尖的虚构图景,后来常被认为是‘亩产万斤’式浮夸的写照。当历史否定了‘大跃进’之后,艺术史却并不能断然抛却‘大跃进’时代的艺术。”  说起户县农民画的历史,赵建文说,1958年,户县第一幅农民画诞生,并在全县普遍实行了“壁画化”。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户县农民画最辉煌的时期,多位作家、多幅作品走出国门,在国外巡展。  家住户县西韩村的75岁的李凤兰是1958年那批学员中的一员,也

4、是50年来一直活跃在第一线的人,她所获得的荣誉多的连自己也数不过来,《春锄》、《好画献给毛主席》两幅作品两度被发行成邮票。 现状  市场化方向喜忧参半  在户县了解农民画,并有着深刻认识和想法的还有一个外乡人——户县县委书记夏俊山。昨日上午11时,夏俊山在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个外表温文儒雅的书记对农民画有着独到的认识和管理手法。“农民画一度是户县的骄傲,走在艺术的前锋,但在90年代有了些衰退的迹象,这关键在于,在市场竞争的体制下,很多人想让农民画往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而这造就了他们采取

5、的是复制。”夏俊山的办公室挂着两幅喜庆的农民画,《顺风》和《白桦林》,指着墙上挂着的《白桦林》他说:“这就是一幅复制品,看河里的鸭子一模一样,那是用模具印上去的,它把农民画最质朴的风格没有了,而刹住这股风,扭转这种局面正是我们这两年要做的工作。”  面对市场竞争,户县农民画何去何从?夏俊山有着深思熟虑,“政府更看重农民画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它对农民的思想起着一个导向作用,我们如今在全县各个农村开展的农民画壁画活动就是发挥它的这个作用”。而在经济方面,作为对复制作品的反击和控制,夏俊山采取了

6、三步走:政府大力推荐和大量采购;统一标准,申请商标;政府主导宣传,不遵守行规的予以抛弃。  如果说夏俊山的话代表着官方的立场,作为当下户县农民画的中流砥柱,54岁的张选正却在凭借着农民画发家致富,走着自己的小康路,张选正的代表作是1988年在看了电影《红高粱》后,有感而发创作的《红高粱》,作品也被收到了外交部钓鱼台国宾馆。  “最初创作全靠热情,要想画画还要给队上交钱,就这我都在坚持。”张选正的作品挂满了他的两层小楼,如今的他却对创作抱着一种特殊的态度,“淡季会创作几幅作品,旺季就没有空,要赶画

7、”。张选正所说的淡旺季其实就是旅游的淡旺季,随着旅游旺季,他的作品就会大卖,而赶画,就是夫妻两个凭借模具“绘画”同一幅作品,“我们还雇了一个人,三个人一天能画十多幅”。张选正的画室摆满了不少半成品,夫妻俩平日里就并排坐在一起画画,作为助手的妻子甚至比他还“画”得快,“我的作品很抢手,是要往外批发的,主要出口国外”。  对于户县农民画一度市场价格降到最低,张选正认为这是画家太多,作品太多,“我们想让它成为一种产业,因为它给大家带来不少的收入,像我每年的收入都会在六七万元,我家的住房和两个儿子的学费

8、都是这样挣来的。”  忧虑  丝网印刷代替手工勾描  对于户县农民画的收藏价值,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会会长赵建文说,农民画的独特性,使它具有较高的收藏鉴赏价值。他说,上世纪70年代,户县一位农民画家创作的《老书记》,价位已经超过六万多元。《公社鱼塘》是已故的知名画家董正谊早期的代表作,曾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陈列过,现在价位达到了八万元以上。去年12月,他接待台湾吴宗宪一行,吴在西安淘宝,不买陕西精英画家的作品,却花了8000元买了一幅六尺的户县农民画,他们还购买了西凤酒、蓝田玉、华县皮影、仿制兵马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