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文化——论文

世界民俗文化——论文

ID:887184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9-23

世界民俗文化——论文_第1页
世界民俗文化——论文_第2页
世界民俗文化——论文_第3页
世界民俗文化——论文_第4页
世界民俗文化——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界民俗文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世界民俗文化——论文     岭南文化处于中原文化圈的边缘位置,按照“民俗传承周圈论”理论:“(民俗事象)从中心地形成一次性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其变化的结果表现为向周圈的分布”。越向周边传播,民俗事象越薄弱、越零散;同时,当传播中心发生变化,边缘地带的变化也是滞后的、缓慢的,造成传承圈的边缘地带保留有传播中心的原初态民俗事象。岭南民俗文化源于中原文化,两千余年来一直处在中原民俗文化的辐射和影响之下,由于处于文化圈的边缘地带,当中原文化中心发生形态改变后,岭南民俗文化并未紧随其后,反倒保存了中原传统

2、民俗文化一些原初的形态,在岭南现代社会中呈现出凝重保守的特殊样态。最显着的例子是语言,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着四种方言,即广州方言、客家方言、潮州方言和海南方言。这四种方言都是在民族迁移中,由当时的汉语和迁入地原住民族语言(主要是少数民族语言)接触而形成的地方语言。广东方言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成分,古汉语词汇如食、行、无、睇、企、粥、禾等在岭南方言中经常出现。当中原腹地的古汉语几经流变,终于在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的尘嚣中退出当代中国人生活的时候,以开放变通为特征的岭南人却满口的古词汇,而

3、且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区域方言,这也算当之无愧的岭南特色吧。  既乐于创造新事物又自发性地固守老路子,开放创新与保守陈旧在岭南同时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四)包容气度与多元品格共存  岭南民俗文化对内接受了中原四次大规模移民,对外从汉代就开始接受东南亚、欧洲乃至美洲各国的贸易往来,这些赋予岭南民俗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气度。  秦朝把岭南作为强制迁徙中原“罪徒”的一个基地,南迁的中原汉人约五十余万人;西晋末年,中原人民为了逃避战乱纷纷南渡,形成秦汉之后移民岭南的又一高潮;北宋末年,连年的战

4、乱和天灾使农民被饿死、淹死、被迫逃难者不计其数,当时岭南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地广人稀,大量难民逃至岭南。两宋间移民的规模超过以往时代,他们融合了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精华,给岭南文化输送了新的更高层次的养分。  除了对内吸纳中原移民,岭南民众早就向海外敞开大门。汉代即已形成的以番禺(广州的古称)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原、荆楚、黔蜀、闽浙以及南海诸国多种货物的集散地,还使中原与天竺国(印度)、大秦国(东罗马帝国)建立了贸易关系。到了唐代中期,这条着名的国际航路发展到鼎盛期,被称作“广州通海夷

5、道”。十六世纪后,海上丝绸之路又开辟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路,使岭南与欧洲、美洲开始了往来。  悠久的中原移民和海外贸易历史形成了岭南民俗文化以古代南越族文化为基础,融汇中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独特内核,使它自然而然地具备了强大包容性,对新事物敏感,接受能力强,但是由于文化根基薄弱,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文化元素缺乏整合能力,造成岭南民俗千姿百态的多元品格。以广州古老的商业区——荔湾区的建筑为例,西关大屋是清民时期豪门富商在此营建的大型住宅,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骑楼是广泛分布在荔湾区商业街的

6、商业建筑,它起源于古希腊,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连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因为适合广州气候多变的特点,逐步成为广州街景的主格局。它除了这一中一外两种典型建筑,沙面岛上的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群也是荔湾区重要建筑类型。沙面自宋到清代一直是广州对外通商要地,陆续设有英、法、美、德、日、意、荷、葡等领事馆及银行、洋行等,形成了极具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的沙面建筑群。西关大屋、商业骑楼和沙面洋房是荔湾区三种典型的民俗建筑,他们混杂在一起,但是各不影响。可以说西关大屋是岭南本土文化的代表,历史也最悠

7、久,但是商业骑楼与沙面洋房并没有吸收它的建筑元素,而是自成风格;同样,荔湾区后世的民居也没有借鉴西方建筑元素,而是秉承西关民居的传统风格,只是繁简不一,又出现了近代的竹筒屋住宅等建筑形式。缺乏文化整合力造成岭南民俗世界的纷繁各异,使人宛如置身于“花花世界”之中。    三、岭南民俗文化评析  本文探讨的岭南概念,基于共同的民俗文化传统。民俗文化一词由我国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于20世纪末提出。其范围大体上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即中国传统文化中

8、的中下层文化。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王朝,分分合合的政权更替,占据文化霸权、全面控制民众思想的儒家礼教和瘟疫、战争、旱涝等天灾****并没有给岭南地域造成多大影响,岭南文化里的中原根基与底色与其说是通过精英阶层以政治话语方式由上而下传达,毋宁讲是由于岭南历史上四次大规模中原移民的到来,使中原文化由民间从下而上渗透到岭南文化中,并逐渐覆盖了基础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受中原文化辐射较弱,岭南民众的文化素质偏低;濒临大海和海岸线长的地理优势使岭南地域的经商之风非常浓厚,形成“重商轻文”的社会风气,由精英阶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