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研热的冷思考 .

关于考研热的冷思考 .

ID:8888075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0

关于考研热的冷思考 ._第1页
关于考研热的冷思考 ._第2页
关于考研热的冷思考 ._第3页
关于考研热的冷思考 ._第4页
关于考研热的冷思考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考研热的冷思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考研热的冷思考.;近年来的考研热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正面来说,这种趋势不仅有利于研究生人才的选拔,而且对本科生的学习也是一种促进。然而,在其背后也有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日益升温的考研热会不会导致又一次“黑色7月”?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资料,1997年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数为24.2万人,1999年为31.9万人,2000年则急剧增加到39.2万人。若与1991年的8.7万人相比,净增3.5倍之多。那么录取数是多少呢?1997年为4.93万人,1998年为5.82万人,1999年为

2、6.89万人,2000年为9.53万人,报录比分别是4.81,4.78,4.44,4.11,也就是说,尽管我国的研究生录取数逐年上升,2000年上升幅度最大,高达12.85万,比上年增长39.32%,但录取率则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年的录取率更是下降到近5年来的最低点,录取率仅为20%略强。这与逐年上升的高考录取率呈相反态势。2000年的高考录取率便已达到应届高中毕业生的73.2%(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信息处:《200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指标及简析》,《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3期,第7页。)

3、。换言之,从某种意义上说,考研竞争之激烈绝不亚于高考。考研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仅从其直接影响观之,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影响大三、大四的正常教学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完成。由于考研竞争的激烈,相当比例的本科生自大三上学期便开始实施考研计划。或租房子以自成一统,埋头苦干(我校附近三个村庄的空房近几年来每到下半年便全部租完);或摒弃一切课外活动(包括必要的体育活动)和人际交往,整天沉溺于考研的相关功课。我校图书馆的几间阅览室在去年下半年的一段时间里,五点钟以前座位就占完了。经笔者了解,全都是准

4、备考研又无力租房或无房可租的同学。该图书馆出于对学生健康的关心,不得不把开门的时间推迟到6点钟。此外,考研生还要忙于打听、了解和联系招研的学校、专业和导师,因此大三、大四的正常学习必然会受到冲击。不仅如此,这种影响的范围还有向前推移的趋势。从我今年行将高考的女儿及其同学中,笔者了解到不少本校子弟中的高分者纷纷放弃报考外校的打算,拟报考本校。原因是到时候考研免得租房子。其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其二,与素质教育相冲突。由于研究生录取时,一般是按照分数的高低依次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本科教育中仍存在的应试教育

5、弊端,与素质教育相悖。事实上,考研生中普遍存在着与考研有关的课程就多投入一点,与此无关的课程则敷衍了事的现象。为挤上这辆高峰车,考场作弊现象也频报媒体。在2001年的考研中,仅湖南省教育考试院便处分了83人(注:《湖南83人考研作弊》,《长江日报》,2001年3月22日,第4版。)。其三,对已毕业的本科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家境较好或毕业时未找到理想单位的已毕业离校的学生,如同高考复读一般,在家专事复习,以备来年再战,把人生最宝的青春年华用在重复的记忆上。以上海为例,“今年申请‘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已

6、从去年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而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考研究生、出国留学是‘不就业’族的两大出路。有的毕业生就是当年研究生考不上,但矢志不移,填一张‘拒绝就业表’,所有档案材料让学校帮他退回老家去,人还留在上海继续为明年考研究生而奋斗,”(注:《部分大学生毕业不就业》,《长江日报》,2001年5月10日,第3版。)还有一些已参加工作的学生到了单位后,觉得一切并非如自己在学校所想象的那样美好,其中有的学生本来社会适应能力就比较差,有的本来就是为了以此为考研的跳板或栖息地,于是工作不投入,专心擂功课的现象已成了一些

7、用人单位的新景观。可以预见,上述趋势演化下去,伴随着高等教育扩招的逐年推进和大众化的临近,以及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考研的竞争将更趋白热化,据《长江日报》消息,武汉市的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2001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已达应届本科毕业生的60%以上。可以说,又一次“黑色7月”的降临绝非危言耸听。但愿我们不要像高考一般,等到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了再来谈扩招、素质教育及其它矫枉措施。二、突出的供需矛盾与冷门扩招或许有人会问,既然考研如此的火爆,为满足人们的读研需求,能否大幅度的提高研究生的录取率,以缓解这种竞

8、争的激烈呢?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既不可能,又无必要。所谓不可能,不仅是因为培养研究生需要一定的师资及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生的招生量受教育经费和学校条件的限制,而且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说,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也是有限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犹如金字塔,在这座金字塔上,博士后、博士、硕士由上往下依次处于塔的上端。因此其数量也有一定限度,并依次递减。如果过度,势必会造成人才使用难以人尽其才的状况,使社会人力资源配置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