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杜甫诗歌中的忧国情怀

谈杜甫诗歌中的忧国情怀

ID:8891108

大小:5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10

谈杜甫诗歌中的忧国情怀_第1页
谈杜甫诗歌中的忧国情怀_第2页
谈杜甫诗歌中的忧国情怀_第3页
谈杜甫诗歌中的忧国情怀_第4页
谈杜甫诗歌中的忧国情怀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杜甫诗歌中的忧国情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曲阜师范大学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谈杜甫诗歌中的忧国情怀年级:级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姓名:二O一三年十月二日10目录内容摘要………………………………………………………………………2关键词…………………………………………………………………………2正文……………………………………………………………………………2一爱国情怀…………………………………………………………………2(一)忧国…………………………………………………………………2(二)忧民…………………………………………………………………4(三)刺君…………………………………………………………………6二探讨原因……………………

2、……………………………………………7(一)“万方多难”的时代背景……………………………………………6(二)“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的个人经历…………………………6(三)家族传统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影响……………………………………8三现实意义…………………………………………………………………9参考文献………………………………………………………………………910谈杜甫诗歌中的忧国情怀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杜甫的部分诗歌内容的分析,来感受其悲天悯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从战争的胜负、国家的盛衰关系着诗人的喜与愁,及他甘为国家献身的决心来看忧国忧民;从他对征战的士兵、忍受剥削的百姓、流离失所的逃

3、难人的命运处境的哀叹与思考,来谈论他的忧民;他对君主的指责与规劝,恰是出于为国家和人民的考虑。然后再从“万方多难”的时代背景、“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的个人经历、家族传统的影响及对儒家文化的熏陶等方面,来探讨杜甫的诗歌中,始终如此深刻地贯穿着忧国忧民的情怀的原因。最后对其诗歌中的忧国忧民意识对当今的现实意义略作表述。关键词:杜甫忧国忧民现实主义诗歌一、爱国情怀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鲜明的时代色彩。杜甫的一生有理想、有追求,但现实生活遭遇却将他的理想追求消磨殆尽。从他个人经历来说,他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从他诗歌中始终高扬着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4、看,他的一生又是伟大的一生。他的心中仿佛有倒不完的苦水,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都可以引发他内心无限忧愁,然而他的愁苦却不是个人的功名富贵,下面对他诗歌中的忧愁试作分析归纳。(一)忧国杜甫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将个人命运置之度外,从七岁“开口咏凤凰”起,凤凰就成了政治理想的艺术化身,他一生歌唱凤凰,赞美凤凰。在《凤凰台》中他写道:10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所贵王者瑞,敢辞微命休?为了重现太平盛世,他不惜生命,甘愿剖心沥血,作为供养国家祥瑞的醴泉。一片忠心,苍天可鉴。正是因为杜甫对国家爱得无我、爱得刻骨铭心,社稷安危他才念念不忘。沦陷后的长安,

5、他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在《春望》中他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山河虽依旧,但物是人非,面对破碎的山河、荒芜的城垣,连年的烽火,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不但不能给诗人带来愉快,反而更增添了诗人忧时伤别的哀愁,那“浑欲不胜簪”的白发,不正是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结合的见证吗?晚年,他登上岳阳楼,看到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何其雄伟,意境何其壮阔。但当诗人想到自己年老多病,孤苦伶仃,再加上当时“吐蕃不断侵扰灵武、汾州等地,代宗命郭子仪领兵五万屯奉天防卫。”正逢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如何

6、也高兴不起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人没有停留在个人的不幸遭遇上,而是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并为国家的多难而叹息。都说男人有泪不轻弹,而诗人为国担忧竟“凭轩涕泗流”。然而,杜甫的诗篇中也有节奏明快的。当诗人听说官军收复了黄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并捣毁了叛军老巢蓟北时,诗人奋笔疾书,写下了惊喜欲狂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10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直接抒写了他在听到胜利消息后的激动心情。“初闻”胜利的消息,诗人竟喜极而泣,立刻收拾书卷,要回到洛阳老家。“

7、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真是归心似箭,这速度绝不逊于李白遇赦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一点胜利的喜讯,竟使诗人兴奋得如孩童一般。(二)忧民杜甫与其他诗人不同的是,他不仅忧国,更忧民。他的一生大部分生活在社会的下层,饱受贫困和流离之苦,他深深了解人民的痛苦,“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的许多诗篇流露出对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他有一首诗《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