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活动课程开展的意义

德育活动课程开展的意义

ID:8922976

大小:1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2

德育活动课程开展的意义_第1页
德育活动课程开展的意义_第2页
德育活动课程开展的意义_第3页
德育活动课程开展的意义_第4页
德育活动课程开展的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活动课程开展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德育活动课程开展的意义大有学区校长:王爱琪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执行)》,明确地把活动课程纳入课程计划。这将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自此,活动课程对于德育更有它独到的价值。研究和实施好德育活动课程将会改进我们现有的德育状况,逐步建立新的德育模式,使德育真正成为科学有效的教育过程。本文试就德育活动课程的历史渊源、理论基储基本功能等方面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对新的德育模式的建立有所裨益。一、从德育的本质说开去“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一个事物,把握

2、了事物的本质,才能依此对之采取符合其规律的科学方法,德育也是这样。德育的本质是把德育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胡守芬认为,德育是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含法制)、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鲁洁和王逢贤主编的《德育新论》中提到,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治动过程。两种说法表述上有所差异,但都认为德育是一种教育性的实践活动,同时与智育育智、体育育体

3、不同,德育是育“德”。虽然对“德”的理解存在着不同意见,但通过概括和分类,大家较为认可的是:“德”包括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的素质。德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组成,其内容概括地说包括具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和指导调节这些社会行为规范的意识。具体的社会行为规范诸如怎样对待国旗国歌,怎样保护大自然并与之共生存,法律的具体条文,道德规范等。指导社会行为规范的意识有政治观,法权思想,人生观,良心等。不管是哪一方面,它们的出发点和归宿,甚至起源都在于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那么,以此为内容的德育就

4、必须主要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互动来进行,即以实践性的活动为主要途径,并以此为中心构建新的科学有效的德育模式。正如戚万学博士在他的《活动道德教育论》中所说:“所谓活动道德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在活动中通过活动而且为了活动的道德教育。对活动道德教育范畴这一界定其实质在于认定活动----一个体的自主活动既是道德教育的目的,又是道德教育的手段。”不仅道德教育,整个德育都应是在活动中通过活动而且为了活动的教育。二、德育活动课程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根据“活动课程”的概念是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来的。但活动式教学,活

5、动教育的思想却由来已久,杜威之前就有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的以儿童为本,适应自然的活动教育思想,这都给杜威的活动课程和实践奠定了基矗在中国,孔子的知行统一,学、思、行结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思想等都是对活动教育的探讨。这其中,杜威不仅提出活动课程,还进行了具体的实施和深入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杜威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传统的以“学科、课堂、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应转到以“个体经验、活动、学生”为中心上来

6、。杜威的理论有其偏颇之处,但他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倡的重视儿童的特征,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尊重儿童的愿望的思想正是我们今天,尤其是在新的世纪所要迫切提倡并贯穿实施的。这种思想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的本质的真正认识。杜威的活动课程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有效掌握,但对今天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德育改革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我们今天的活动课程又不等同于杜威的活动课程。王策三在《教学论稿》中概括杜威的活动课程,“是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九五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实验区试

7、行)》中概括活动课程,是指在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后者与前者的重要区别在于我们的活动课程是通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克服了前者的许多不足。对于德育来说,活动课程的实施不是传统德育模式在实践方面的简单修补,而是新的德育模式建立的契机和起点。这不仅是因为传统的学科中心的德育不能体现德育的本质,还在于德育活动课程有深刻的哲学依据和心理学依据。马

8、克思主义的人的活动学说是德育活动课程的哲学基矗马克思主义认为活动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是人本质的显现。?马克思主义把社会、社会现象看作“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结果,认为应通过揭示人的活动及其发展寻找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矗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这些关系正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德育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又不同于其它社会现象,德育是以规范人的活动为内容的社会现象。因此,德育活动课程既能体现人的本质又与德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