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老人对陈式太极拳的体悟

80岁老人对陈式太极拳的体悟

ID:8957973

大小:404.5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8-04-13

80岁老人对陈式太极拳的体悟_第1页
80岁老人对陈式太极拳的体悟_第2页
80岁老人对陈式太极拳的体悟_第3页
80岁老人对陈式太极拳的体悟_第4页
80岁老人对陈式太极拳的体悟_第5页
资源描述:

《80岁老人对陈式太极拳的体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太极拳的体悟——安徽苏周——2011年8月一、自序我于1986年去河南開封黄河水利学校干训处进修,荣幸地拜该校教师全广兴老师为师,全老师是陈照丕大师的弟子,教我陈式太极拳(老架)及推手,他是我走进太极拳殿堂的启蒙老师和指路人,他还指引我去河南大学从孙叔荣老师练形意八卦,博采众长,受益匪浅。1988年秋全广兴老师去世,经师伯陈克森引荐,在太极拳名师陈正雷老师的门下习拳至今,1996年12月在温县陈家沟正式拜陈正雷老师为师,成为陈门的入门弟子。为继承弘扬陈氏太极拳,不辜负两位老师的苦心教导,下决心苦练拳架,经过几个寒暑,自以为套路练得差不多了,找了个机会去平顶山武校,恳请陈老师给我的拳架单

2、独进行辅导和点拨,当陈老师看完我演练的老架一路拳架后,很严肃地对我说:“练了几年现在还都是散哩。”陈老师这席话像盆凉水浇在我的头上,使我大吃一惊,辛辛苦苦练了几年的拳还不成型,都是散的,怎么才算不散呢?动作怎么才能协调呢?有了不懂不明白的地方促使我更加发奋深入研究,直到搞明白为止。这席话也让我更加清醒了,练拳不能蛮练,得用脑子练,说明我练拳仅停留在动作的模仿上,还没整了解太极拳的精华。因此下定决心不骄不躁从头再来,一定解决好拳散的问题。47后来又有几次到师傅那里纠正动作,师傅说我僵劲、拙力仍然太大,当教打发力时,老师用手推,掰我的两胯,掰也掰不动,可见我练拳时的僵劲拙力多大,老师要求我先

3、好好研练放松,我对放松问题的理解就是模模糊糊,甚至是一窃不通。评定拳架练的好不好有个准则:“快而不乱,慢而不散,轻而不浮,沉而不僵”。这四句话很经典。只有先消化了它才能入门,才可能进一步去探索,领悟太极拳的真谛。练拳首先要去掉身上的僵劲、拙力。放松问题成为每个习拳者必须先闯的第一道难关,使内劲由松入柔,再由柔变成能支撑八面的混元劲。如果放松问题逐渐解决,以下丹田为核心的运动体系才能相应地建立起来,丹田内气慢慢的充沛起来了,太极功力才会逐渐提升。一分松一层功。关于如何放松,松哪些部位,松到什么程度,二十多年来我根据放松的作用,总结出20多个有关放松问题的表述,对练好拳架、提升太极功夫会有点

4、帮助,现将它整理成文字,但愿能对丰富太极文化有点积极作用!练习陈氏太极拳二十多年,虽然搞懂了一些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但仍不够全面,与陈老师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尤其对普及太极拳的工作做的还很不够,亟待继续努力,与师兄弟们的进步和成就相比落后了、务必奋进赶上,才能不辜负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的责任和义务。二、练拳先要学会放松练套路首先要学会放松,形体不能47放松,动作就不会协调,动作不协调练的拳架肯定是散的。不会放松就不会有内气,松的不好内劲质量也不可能提高。对于20多个松,将其归纳成七个问题,分别加以阐述。1、心意松,松静陈氏太极拳采纳了道家练功的理念和方术,并融于套路拳架之中,所以太极拳是以

5、意念为主导,练内气为中心,练套路为手段的一种有氧运动。她是同时进行练意、练气、练形,并以练内气为目的的一个拳种,太极拳以意导气,气催行达,从而使意、气、形紧密结合,形成有机整体。心意松是练太极内功的必备条件,不会意清心净难以真正的练意,更谈不上养心。因为情志可影响放松,情绪也影响气血的循环与流通。故而静养心神是大道。中医认为“心有所忆为之意”。用现代用语就是大脑有所想有思维活动了,这就是意的概念。初学拳者心意一时很难入静,师傅教我们解决的方法就是进行自我心理暗示:“我要练拳了,其他需要思考的问题暂时搁置一边,不想了”。这样的暗示非常重要也很有效,能迅速使心神意念松静下来,心神可专注地练拳

6、。心净是排除思想杂念、排除环境干扰、精神集中练拳的必备条件,所以陈老师提出“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前提”。“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松静才能有利收敛内气,静养灵根,气养神。”练久了就不需再暗示,一个起势就可完全进入松静状态。意和气是密不可分的,意和气要贯串到拳架中,渗透到骨缝里。当人的心意高度寂静的时候,即使练拳也可觉得自己的身体像个充足气的大气球,有了这样的感知,练拳者就进入了绝妙的太极境界。47只有心净意清,才能用意来练拳,(用意是指有意与无意之间),用脑子想着套路动作的变化,想着肢体的放松并管着导引吐纳,用意才能感知内气在体内流动的顺畅程度,才能体悟到肌肉群、骨骼运动时是否轻灵圆活,

7、才能明了动作的误差还有多大,心净才会身明。但练心意的松静还仅是手段,目的是要让意念在练功、练拳时发挥主导作用,用意念把丹田气调动起来,使内气真正发挥动力作用,用内气去催动形体变化,故这样的练拳方式可概括为意动、气随、行达。或是以意导气,气催行达。内外兼修。练拳时一定要以意为主,气、形为辅;在气则滞,在形则僵,在意则顺。中医经络学指出用阳气贯通督脉,用阴气贯通任脉,(行气时需用意不用力),内气打通督任二脉就打通了小周天。对养生,技击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