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摄颂》第四十六课

《般若摄颂》第四十六课

ID:8958769

大小:278.1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3

《般若摄颂》第四十六课_第1页
《般若摄颂》第四十六课_第2页
《般若摄颂》第四十六课_第3页
《般若摄颂》第四十六课_第4页
《般若摄颂》第四十六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般若摄颂》第四十六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各位师兄吉祥!现在我们继续共修《般若摄颂》浅释祈求上师加持我相续令我等入解脱无余道安住法性光明智慧中饶益无量老母诸有情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第46课下面继续学习《般若摄颂》,其中讲加行之作用。壬四(加行之作用)分二:一、生自子之作用;二、令自子行功德之作用。癸一、生自子之作用:本科判是说,般若相当于母亲,就像世间的母亲可以生儿子那样,般若空性能产生诸佛。在《现观庄严论释》和其他论典中,佛陀叫自

2、子,其意是说,佛陀是佛母空性的儿子。过去十方及未来,世间怙主由此生。有些人这样提出问题:既然你们讲般若是一切诸佛之母,那请问为什么它是诸佛之母?或者说,为什么它有佛母这一名称?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在世间当中,母亲生下孩子并让其成家立业,这是母亲的责任。所以,只要一个女人做这些事情,人们就会称她是某某人的母亲。同样的道理,不管是过去无数劫中的佛陀,还是现在正在十方剎土中转妙法轮的如来,或者是未来将在各个世界转法轮的正等觉,他们全都出生于般若,所以般若堪为三世诸佛之母。《大品般若经》亦云:「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何以故?是般若波

3、罗蜜出生诸佛。」因为三世一切如来皆依般若空性而来,所以,若没有般若空性,或者说不可能证得这样的境界,那诸佛也绝对不会有。我们之所以讲般若法本乃至般若空性的意义极为殊胜,其原因也在这里。所以,在以后修道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懂得:般若是一切诸佛的来源,它比佛像还重要。这一点,以前没有学过般若法门的人也不一定懂,但现在通过学习这样的经文就要明白。因此在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恭敬、供养、读诵般若经,哪怕在一月乃至一年中读一遍,其功德也不可思议。当然,平时随身携带般若经函,或将其安放在自己居住的地方,这都是对般若恭敬的行为。而我们对般若

4、越来越恭敬,就能越快获得诸佛菩萨的加持。藏传佛教非常重视学习般若,很多高僧大德都认为:没有学习中观,对佛教的深奥意义就不可能真实通达。所以入佛学院后,上师们都会要求:所有学员必须学习中观。的确,学习中观对密法的实修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曾经讲过,无垢光尊者在《七宝藏》中经常引用很多教证说:现在是末法时代,即使修大圆满本来清净,也应该对中观的无生法门有着坚信或生起定解。麦彭仁波切也说:要通达大圆满,一定需要离戏中观的见解,也即对中观空性见应探索究竟。因此,在因地或道位时,学习这样的般若法门就很重要。作为修行人,无论是在家人还

5、是出家人,如果对空性法门有所认识,对世间的贪执就会淡薄,也不会强烈执着世间八法。当然,肉眼看不到的佛菩萨的加持,以及受持般若的不可思议功德,唯有依靠经论的教证来了知。所以,我们如今能值遇这么殊胜的法门,的确非常幸运。虽然在修行或实修过程中,会违缘重重、烦恼深重,也即有许多痛苦、障碍,但依靠多生累劫的因缘和福报,即生中已经值遇了如醍醐般殊胜的大乘空性法门,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欢喜心,这非常重要!如果始终处于患得患失、忐忑不安的状态中,经常觉得修行不成功、生活不成功,一直在不成功的心态中度日子,那就不合理。虽然有时反观,会发现自相

6、续有众多烦恼,自己也极其惭愧,但现在无数人都没有做有意义的事,所以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我们已经值遇了佛法。也即不管怎么样,我们已将或多或少的时间用在利益众生的发心上,或修学佛法方面,所以极为难得。对我来讲,每天这一堂课是我生存的实在意义。对你们来讲,不管是现场听课的道友,还是听Mp3或看光盘的佛友,真正懂得般若的功德,就是人生的价值。虽然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活在人间对自他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若每天发愿,让自己的心在佛法大海中游泳一会儿,那很多分别念都会顿然消失,许多杂念、妄想也会停止,而这也极为难得。癸二(令自子行功德之作用

7、)分三:一、令知轮涅基之理;二、令行遍智果之事业;三、令行灭二边道之理。子一(令知轮涅基之理)分二:一、依靠般若而知世间二谛;二、由证悟真如而得名。丑一、依靠般若而知世间二谛:示世诸佛能生母,示余有情之心行。世间罗汉之真如,缘觉佛子之真如,离实非他一真如,如来彻知智慧度。这里是说,依靠般若波罗蜜多能了知二谛。怎么了知呢?比如一位世间的母亲,她生了四个孩子,对孩子的生活、学问及工作她都很关心,所以所有情况都了如指掌,虽然他们在学问、年龄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当然,这是以世间事来做比喻,所以喻义之间会存在着差异。在《大圆满虚幻休息

8、》和《大圆满心性休息》中也讲,比喻和意义两者完全相同,这也不可能。其实就像因明所讲的一样,某些地方相同,就可以做比喻。这里也是同样,既然如来是般若佛母之子,那他依靠般若空性就能了知基道果或蕴界处所摄的世间一切万法;而没有依靠这样的般若,就不可能了知。这是从智慧的角度来讲的。从大悲的角度来讲则是:尽管有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