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4.24邵洛羊《意与法合景随情生》

2006.4.24邵洛羊《意与法合景随情生》

ID:8963348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3

2006.4.24邵洛羊《意与法合景随情生》_第1页
2006.4.24邵洛羊《意与法合景随情生》_第2页
2006.4.24邵洛羊《意与法合景随情生》_第3页
2006.4.24邵洛羊《意与法合景随情生》_第4页
资源描述:

《2006.4.24邵洛羊《意与法合景随情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意与法合景随情生①——评析张正忠田园山水画邵洛羊宾虹先生云:“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山水与人以利益,以生息其间,应予美化之。”②言吾人出生栖息于山水间,山水与人有着不可分割之情;人仰仗大自然而得生命之乐,大自然乃人的大自然。故人之绘制山水,取其生机之美,炼其精神之粹,而使观者慕其美,得其粹,从而复得艺术之益也。至于画作所以能打动人心,首先是画家写出了自然之性,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真挚的情感,这主观与客观的配合默契,缔造了山水画。而山水画美丽画面的背里,则潜藏着深邃的山水精神。正忠君在《快然楼自序》中写道:“中国的山水精神,表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状态和思考,主要内容是天人合

2、一、主客观的融化、精气神的表达、真善美的理想、生活情趣的抒写、笔墨理法的运用等。”③可是,他没有停留在传统山水理法的界限里,而把田园山水看作是山水画的一个分支而拓展之,并赋予“中和”的审美精神。在他的画作及诗文中萌发了传统理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新契机,生长出现代的田园山水。正忠君生长于长江口平原的乡村里,从小情钟书画、热爱田园景象。他曾以国画、油画、版画等多种形式表现过田园美,并最终专致于中国画田园山水。他为拓展这条艺路,勤奋刻苦,画、写、读、游并进,沉潜十余年,创作了大量田园山水作品,并逐步深化了对“田园山水”的思考。他的画既有浓郁的中国情味,又有现代气息。翻阅他新出版的《张

3、正忠诗书画——田园山水百图》一书,姿态各异的100幅田园山水作品,108篇艺术随笔,160首诗,还有若干书法作品。一条诗书画一体的、有着浓厚中国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的、有着强烈的乡梓情感和美学深度的新路,亮在我们眼前。拟从三个层面来谈谈他的田园山水。首先,是扑面而来的清新、亲切之气。在他笔下的田园景色,接近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状态,在宁静、闲雅、舒缓、超脱的氛围中,充溢着人间烟火。他用在传统程式中难以找到的树法,画茂盛的桑、榆、杨、槐等田野里绿幽幽的屏障;风中摇曵的芦苇栩栩如生;鲜红的柿子与金黄的秋芦点缀其间;四季长青的翠竹掩映着黑瓦白墙的民居;清清的河水荡漾着淡淡的倒影:这一切在他

4、的笔下显得那么生动,能远取其势,近取其质。故友陆俨少先生曾说:“第一要真,要自然。”④正忠努力地做到了。可以想象,没有深入生活的体受,没有对家园的挚爱,是画不出来的。如此得心应手地表现景物形象、造境写真,需要长时期磨练的笔墨技巧与造型能力。黄宾虹先生说:“后世学者师古人,不若师造化,有师古人而不知师造化者,未有知师造化而不知师古人者也。”⑤大自然给人以灵气,给画家以新鲜血液,使绘画魅力经久不衰,正忠的田园山水正在实践这个艺术规律。若仅仅如此,还只是进入了“物境”⑦而已。能更强烈地抓住人心的,还有画中浓烈的感情、诗化的意境。无论是“山歌穿过炊烟去,送入桑枝万千家”的《故乡秋霞图》

5、⑧,还是“忽见枝疏黄叶少,娇羞半露似红妆”的《秋实红妆图》,《水静桑梓图》中痛觅故亲:“飞入深树穷浅水,不见双亲见杜鹃,”《霜晨鹊巢图》中老屋桑枝:“高楼华栋何不足,底事梦绕旧宅园?”更有惓惓情深的《母与子》系列,洋溢着亲情的《花径归家图》:“老凳围木桌,稚声听吴腔”,饱含母亲辛酸与希望的《吴桑绿枝图》:“但闻书声朗,飞镰不少息”,《竹影摇摇图》所暗示的邻里之情“一条小桥低浅水,朝借油酱暮还纱”,《日照黄叶图》“多情年年数丹柿,留住飞叶盖宿根”的游子之意,还有“东篱有荷不是荷,沃土无情却多情”的芋艿大叶……所有的画中,浸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而这种情意是通过诗的思维、艺术的形象、

6、书味的线条来表达的。诗、书、画合一,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情景交融。让人看了或喜悦、或激动、或深思、或惆怅,乃出自作者对人性的关怀。情发于中,缘情而作;先自动情,而后动人;移情于景,而复共鸣。观其景,无实地而有真境;盖意与法合,景随情生也。正忠的田园山水画境至此,已进入“情境”矣。正忠田园山水之境界,更有越出以上二境者。他在《无味之味》一文中说:“无休止地追求感官刺激,最终会导致真正的无味、乏味。因此,后世的绘画品评把‘平淡天真’视为审美的至高境界。”⑨他对绘画的这种审美认识,似源出自老子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⑩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品味出类似的哲理玄机。如《霜叶寥

7、廓图》的空灵感:“岁岁荣枯问芦荻,水色本在有无中”;《水气氤氲图》的生命感:“老树不知岁月远,又向晴空送新枝”;《野桥老桑图》的沧桑感:“谁问年年春叶绽,根盘节错几多深”;《小河晨风图》动中寓静:“云霞隐处万籁闹,波澜不惊只在心”;《家园秋阳图》里,野树如人,“铁骨不知家常伴,英雄生于篱隅间”……他的画,初看画的是乡村景色;再看则是利用田园景物的意象,抒情画心。在婉约多情的画面里,显露出诗化的形象思维。再往里窥,更觉得平和宁静、虚静淡泊,刚柔相济、冲和俊秀,“中和”精神充盈其间,呈现出“善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