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

9.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

ID:8966623

大小:20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3

9.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_第1页
9.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_第2页
9.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_第3页
9.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_第4页
资源描述:

《9.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9)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1.农业1.下图是某农科所对同一品种大豆种植在相同海拔的不同地点的调查结果。据图得到的大豆脂肪含量与种植纬度之间关系的结论,正确的是A.大豆的脂肪含量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B.温度是影响大豆脂肪含量高低的因素之一C.纬度对大豆脂肪含量变化幅度的影响超过10个百分点D.纬度每升高10度,大豆脂肪含量提高大约20个百分点右图为甲、乙两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据此回答2-3题。2.导致图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因素是A.农业机械的发展B.新作物的引进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D.灌溉

2、技术的提高3.当农业土地利用变迁到Ⅲ阶段时,甲、乙两地区农业生产出现的共同现象最可能是A.劳动力短缺B.自然灾害频繁C.农业投入不足D.农产品生产过剩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左)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右)”,完成4-5题。4.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大牧场放牧业B.种植园农业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5.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读下面全球人均粮食、土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完成以下6-

3、7题。6.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A.单位面积产量持续增加B.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加C.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持续加剧D.人均粮食产量持续增加47.从图中可以看出,十年多来,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主要依靠A.增加化肥使用量B.增加耕地面积C.计划生育D.兴修水利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耕地,而耕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因地制宜的开发和整治国土资源,势在心行。据此回答下面8-9题8.下列各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A.东北区开发治理低湿洼地,建立商品粮基地B.西北荒漠化土地防治的核心策略是消除贫困C.南方丘陵山区开发农

4、业资源,治理土壤盐碱化D.黄土高原进行以柑橘生产为主的优势资源系列开发9.黄淮海平原土壤中的水盐运动,导致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的时间是A.2月B.8月C.9月D.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图中M表示我国某县2005年农产品产值构成。读图回答10-11题。11.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水源C.市场和交通D.政策和劳动力12.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城郊的“都市农业”,以下适合“都市农业”发展的产业部门有A.观光农业B.商品谷

5、物农业C.房地产业D.水稻种植业13.读下面四幅岛屿图,据图判断,气候特点适宜畜牧业发展,且乳畜产品商品率极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14.阴影部分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亚洲水稻种植业B.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C.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小麦—牧羊带D.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4知识点:本专题可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第二部分是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第三部分是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1)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2)分析农

6、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高考重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于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地域类型、农作物分布和新型农业的考查。2.从考核形式上看,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以选择题居多;信息多以文字材料、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等方式呈现。3.从能力考核上看,侧重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地域类型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分析论证能力。命题趋势: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农业地域类型在今后仍是考查的重点。在考查中,可

7、能侧重对能力的考查,重在分析农业的影响因素及农业的分布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等。测试要点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3.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测试要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1.热带迁移农业:⑴特点:热带密林中的原始部族,来到新的地块,便毁林、烧荒、掘穴播种,不翻地、不施肥。地表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每隔两、三年另选新地块。⑵形成条件:气候湿热;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陋。2

8、.水稻种植业:⑴特点:①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低。⑵形成条件: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3.混合农业:⑴特点:①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地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可以作到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③农场主可根据政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