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ID:8980073

大小:3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3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_第1页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_第2页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_第3页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_第4页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化大讲堂”再讲廉政文化从扬州文化中探寻廉政建设渊源7月30日下午,由市纪委、市文联、扬州日报社联合举办的“扬州文化大讲堂之廉政文化讲堂”在扬州日报社再次开讲,市文联主席曹永森以“扬州传统文化与当代廉政建设”为题,通过讲解与扬州廉政文化建设有关的历史文化故事,挖掘扬州历史中的廉政文化内涵,推动全市廉政文化建设。本期讲座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包括扬州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及其范例、古代廉政思想与当代廉政文化和扬州传统文化廉政思想的启示。曹永森摆脱了“就理论谈理论”的说教模式,在深入浅出剖析理论的同时,大量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丰富的事例不仅印证了理论的可操作性,而且调动了整个讲座的

2、氛围,引起了与会观众的共鸣,演讲大厅始终流淌着轻松愉快的氛围。围绕“廉政文化”的主题,他还提出不少中肯的建议。面对反腐倡廉的社会趋势,他强调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为清廉社会的建立提供舆论支持,同时实施公开透明的监察制度,使廉政建设真正走向普通百姓。市税务部门一位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说:“听了讲座才知道,廉政文化并不是个枯燥的概念,还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理论渊源,以及大量生动活泼的廉政故事,让人听了深受启发和教育。”为了更好地分享廉政文化精髓,本报将整理“扬州传统文化与当代廉政建设”讲座内容,刊登在周六出版的《梅岭文化周刊》上,读者也可登录扬州网(www.yznews.com.cn

3、)《扬州网视》栏目点击观看。“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古代扬州廉政思想及范例(上)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主要是在扬州产生的,对扬州官员和民众的影响特别深远,塑造了古代扬州人特别是官员和士子的文化心态。7月30日下午,由市纪委、市文联、扬州日报社联合举办的“扬州文化大讲堂之廉政文化讲堂”在扬州日报社再次开讲,主讲人——市文联主席曹永森以“扬州传统文化与当代廉政建设”7为题,精彩阐释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廉政建设的文化渊源。此次讲座包括扬州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及其范例、古代廉政思想与当代廉政文化和扬州传统文化廉政思想的启示等,本报特分两期刊登讲座内容,以飨读者。扬州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及其

4、范例1.董仲舒与儒家廉政观董仲舒,汉代儒学大师,从汉武帝建元元年始,他52岁起,先后三次任江都相(52-54岁;58-62岁;65-68岁),前后长达12年。扬州建有董子祠,并有正谊巷、大儒坊、贤良街等地名,纪念这位儒学宗师。正谊明道:董仲舒所尊崇的儒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廉政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仁义观”和“义利观”。董仲舒云:“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汉书》中则更准确地表述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后人简括为“正谊明道”。仁义观:董仲舒认为:“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又云:“仁谓往,义谓来;仁大远,义大近;爱在人,谓之仁;

5、义在我,谓之义。”“仁者人也,义者我也。”“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予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为仁。”可见董仲舒在仁和义这两种道德规范的关系上,设计了完整的理论结构。义利观:董仲舒说:“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董仲舒认为,人兼有义和利两方面的需求,对普通民众来说,这两方面都要兼顾。2.扬州传统文化中廉政思想的内涵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主要是在扬州产生的。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后,儒学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并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受儒学的影响,历代正直的官员和士子都以“内

6、圣外王”、“修齐治平”作为人生的目的和要求。“内圣外王”就是要加强自我修养,树立理想境界、磨砺坚强意志,同时服务社会、管理国家、平治社会。又可概括为“内圣成德”、“外王事功”。“修齐治平”即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使不济,也要“法乎其上、得乎其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73.古代扬州廉政范例及其影响古代扬州有众多的贤良之士,他们的为人、为事、为政,都是廉政的范例和教材,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扬州人。古代扬州的廉政范例很多,瀚海拾贝,试举几例。(1)何须聚蓄留子孙林则徐有一名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

7、,则增其过。”此联出于东晋时广陵太守裴昭明的一句话:“人生何须聚蓄,一身外,亦复何须?子孙若不才,我聚彼散;若能自立,则不如一经。”裴昭明说这句话时,已经为官30余年,依旧没有田产和积蓄,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他向人解释,就说了这句话。林则徐的对联更为凝练,更为精辟。但也看得出林则徐的对联是受到了广陵太守裴昭明的启发,方才成为一副名联。(2)汪楫和却金亭汪楫是康熙年间扬州人,奉康熙之命出使琉球国。汪楫在琉球深受欢迎,国王酷慕他的书法,请他题匾。临行前,国王依惯例馈赠黄金千两,汪楫坚辞不受。琉球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