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看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从《论语》看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ID:8980996

大小: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3

从《论语》看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_第1页
从《论语》看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_第2页
从《论语》看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_第3页
从《论语》看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论语》看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郑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作业学号:201212050671学期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 经典导读 任课教师 史鸿文姓名 屠蕊芳 年级研二专业 美学作业题目 从《论语》看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内容提要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对音乐有着独特的热爱和理解,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为儒家学派音乐评价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孔子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评述,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儒家音乐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孔子音乐美学的本质,孔子音乐美学的特点,孔子音乐美学的启示三方面对其进行论述。教师评语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年月日备注:1、课程结束后,研究生按照任课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须认真填写

2、课程成绩表的有关内容,且及时将作业报送任课教师手中。2、任课教师在课程结束后30天内评完成绩。判分签名后,上报学生成绩。将作业原件报交院研究生办公室存档。有特殊情况需申明理由,并报研究生院同意后,可缓报一周。3、逾期不报或以后追加成绩概不予以承认,有关学生也不能参加本年度的所有评先评优活动。从《论语》看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摘要: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对音乐有着独特的热爱和理解,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为儒家学派音乐评价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孔子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评述,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儒家音乐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孔子音乐美学的本质,孔子音乐美学的特点,孔子音乐美学的启示三方面对

3、其进行论述。关键词:孔子音乐美学我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产生得很早,可追溯到2800年前的西周。在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人们对“美”的认识和审美意识也在逐渐深化。孔子在美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以“美善合一”的主张奠定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对音乐美学的贡献是把音乐的“美”与“善”联系起来。音乐美是作为一种艺术的范畴来与“善”(道德范畴)相对应的。而道德范畴所包括的,是大家所熟悉的“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伦理学说。音乐以艺术的形式帮助道德实施其教化作用。道德同时也渗透进音乐,使音乐在“美”的基础上,融合“善”,达到“美善合一”。其“美善合一”的观点,是深刻而成熟的音乐美学观点。一、孔子音乐美学的本质1

4、、发乎“情”在审美欣赏中,情感因素起决定作用,孔子在《论语》中所表现出的音乐思想,强调音乐是以情乐人,以情感人的。比如:“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而》)“子击磐于卫,有荷费而过孔氏之门者,日:‘有心哉!击磐乎?’”(《宪问》)“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阳货》)孔子在听到别人唱歌时,往往情不自禁,为歌声所感染,为音乐所激动,就会不由自主地加入歌唱的行列,和歌而乐。这说明音乐给人的享受,主要是情感愉悦,不仅听者有乐,歌者亦有乐,无论听者,歌者都会获得这种“乐”的审美愉悦享受,可以说,音乐就是沟通人与人之

5、间的情感的,使人们能获得情感的交流,同时,也通过“乐”而使情感得以发泄、陶冶、净化,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审美情感。《乐记》中专以“乐情篇”讨论了音乐与情感、乐感与情感以及“乐”与情感的关系,强调了情感在音乐以及音乐欣赏中的作用。孔子除在论述音乐欣赏中论及“乐”的作用外,还在论述教育方法时提出“乐”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也就是强调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的作用。他认为要使人们接受一个道理,必须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使人们在情感上接受后才能在思想上接受,使人在倩感愉悦,审美享受中获取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2、止乎“礼”另外,孔子认为“乐”还必须受到一定条件的限

6、制和规范。“乐”是属于情感感受和反应的范围,依孔子的认识,情与理必须相互搭配、相互制约。情盛而无限制就成了发泄,也就无法获取美感。因此,情必须受到理性的规范和制约,不能使情超出了一定范围,或者说必须使情受到一定的节制而不至于泛滥。孔子在《八倩》中指出:“《关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不淫”就限制规范了“乐”,要求“乐”不能过份、过头,要求情必须约束、节制。这种以理节情,以礼节乐的状况就十分吻合孔子提出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二、孔子音乐美学的特点1、中和“中和”的音乐审美特点,符合孔子“以情为本”的复礼之道。孔子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作为音乐审美的准则。强调人的情感培养,将情感体验

7、作为存在感的基础和本源。在礼乐制度下,音乐表现的情感要具备道德上的纯洁性和崇高性,还要受到理智的节制,不可过于放纵、任其泛滥,要适度、平和。除了《八佾》中贯穿孔子的音乐审美思想,《关雎》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音乐表达也强调了孔子倡导的“中和之美”,其情绪愉快而不放纵,悲哀而不悲痛,情感的表达才恰到好处。这样“中和”的音乐审美就符合孔子“以情为本”的复礼之道。孔子十分尊崇“礼制”,他认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