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

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

ID:8994726

大小:46.99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4-14

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_第1页
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_第2页
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_第3页
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_第4页
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_第5页
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_第6页
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_第7页
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_第8页
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_第9页
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_第10页
资源描述:

《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第一部分 第一章 任务来源、规划编制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第1条  任务来源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修订印发北京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等精神,市规委会同市地震局委托市规划院编制《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市园林局、民政局、体育局、市政管委、教委等配合参与工作。 第2条 规划编制的重要性(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要确保北京的城市安全。(2)北京是我国防灾减灾重点设防城市,也是世界上三个历史上曾遭受过八级以上地震灾害的国家首都之一。北京地区被

2、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3)要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有关综合防灾减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以及国家地震局《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4)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在安全方面的需要。 北京在全国的核心领导地位和在国际上占有的重要位置,决定了北京必须建立和完善城市总体综合防灾体系,以抗御可能发生的包括地震在内的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这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另外,作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等领导机构所在地、外国驻华使馆、国家交通、通讯、金融部门集中的城区,尤其是加

3、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外国大公司和企业纷纷汇聚北京,北京地区一旦发生类似唐山那样的大地震破坏性大地震,如果事先没有很好的防范、疏散准备措施,没有抗震救灾减灾系统和应急避难场所,那就不单是北京市人员和财产损失的问题了,将会对全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也充分反映出了编制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的必要性。实践证明,应急避难场所承担着防震减灾“三大体系”中的两项职能: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另一项为监测预报)。因此,编制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可以确保首都的安全,提早做好防震应急准备,将地震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4、,间接地对于确保我市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正常进行也具有重大意义。  本纲要所述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在设计原则中考虑了可适用于多灾种,如火灾、水灾等的应急避难问题。但应注意根据火灾、水灾等的灾害特点,考虑不同类别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所处的位置、周围环境以及地质等情况,以确定场所利用的适用性。 本规划纲要经专家审定、市政府批准后,各区、县、新城等要参照本规划纲要提出的有关规划设计原则、场地建设标准、管理要求等,编制各自详细的避难场所规划,并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具体确定避难场所的位置、规模、服务范围,以及配套建设避难场所所需相关设施

5、等。 第3条           规划纲要编制的迫切性 (1)北京地区分布多条地震断裂带,直接威胁市区安全(2)北京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北依燕山,西拥太行,南控平原,东濒渤海”,地理位置在北纬39度26分至41度03分,东经115度25分至117度30分,处于华北主要地震区阴山-燕山地震带的中段。对于北京而言,威胁最大的是市域内分布的顺义-前门-良乡、南苑-通县、黄庄-高丽营、来广营-平房、南口-孙河、小汤山-东北旺等主要断裂带,带长大多在10~20公里左右。断裂带情况见附图01《北京市域地震断裂带及动参数

6、区划图》。根据有关地震史书记载,震源在北京地区的震级大于4级的地震共计发生过近200次,大于5级的地震10余次。北京历史上发生过的最大地震出现在1679年,即清代康熙年间,地点在三河-平谷一带,最高震级为8级、裂度为11度。据有关地震周期估测:6级地震(强震)最长间隔大约280-300年左右发生一次。上一次这样的地震发生在1730年,即清代雍正年间,地点在北京的西北郊地区。北京地区存在发生中强级别破坏性地震的背景。由此可见,我市面临的防震减灾形势非常严峻。 注:根据地震不同的强弱程度,一般分为弱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

7、;中强震,4.5--≤6级;强震,≥6级;巨大震,≥8级。一般中强震,即4.5级以上地震,就可以形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表一 北京地区历史上发生过的五级以上地震情况   (震源在北京) 参考震中    年代    震级    烈度 延庆东    294年      6级     8度 北京南   1076年   6.75级     9度 北京   1337年      5级     6度 居庸关一带   1484年   6.75级   8-9度 通县附近   1536年      6级   7-8度 北京   1586年      5级

8、     6度 通县东南   1632年      5级    — 通县西   1666年    6.5级     8度 三河-平谷   1679年      8级    11度 北京西北郊   1730年    6.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