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谈拜佛礼佛

南怀瑾先生谈拜佛礼佛

ID:8998641

大小:18.7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4

南怀瑾先生谈拜佛礼佛_第1页
南怀瑾先生谈拜佛礼佛_第2页
南怀瑾先生谈拜佛礼佛_第3页
资源描述:

《南怀瑾先生谈拜佛礼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南怀瑾先生谈拜佛——《圆觉经略说》心就是佛,佛就是众生,三者一体。若真想见佛,不是要见到佛的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基督教说不崇拜偶像,佛教也是一样不崇拜偶像,“金刚经”上说:“若人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但是,基督教讲究不崇拜偶像,却拜起了十字架。佛教反对崇拜偶像,为什么又拼命拜佛像呢?其实不是拜佛像,而是拜自心。当你一念诚恳恭敬拜下去的时候,心无杂念,心即是佛。而且你把佛像当成真的佛拜,立假即真,万法唯心,因为你的诚心,感应道交,自助天助,只要你的心造得出来。它就是真的,自然就有功效。  讲到拜佛,很多人见到我,就跪下来磕头。我一辈子最怕这一套了

2、,无论男女老幼或是在家、出家向我磕头,我一定马上先跪下来。假如人家向你磕头,自认为是善知识予以接受,完了!有这一点傲慢心就完了!所以,我叫你们赶快回拜人家,并且要非常真心诚敬。拜佛也是一样,一合掌,对佛万分恭敬,此时你的心谦恭安祥,得利的是你自己。所以,要多拜佛,多求忏悔,学佛不拜佛,这算什么学佛?有些青年知识分子拜佛觉得不好意思,好像很丢脸,一点气派、一点胆量都没有!要拜佛就拜佛,目中无人,恭恭敬敬拜下去,这才是大丈夫,连这一点心量都没有,还学什么佛?不过,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一度如此,跟很多同学一起到寺庙,心里很想拜佛,但是,看到同学都不拜,实在不好意思跪下来拜,等到大

3、家走了,赶快跑回去匆匆忙忙拜一下,怕人家看见。可是,有一天想想不对,非丈夫也,我要拜佛,还管你们啊!我又不是为你们而活,为什么要在乎你们?我到基督教的教堂,也一样跪下来拜,耶酥在西方教化了那么多人,他也是圣人,他被钉到十字架上,流出鲜红的血,那真痛的!他没有怨恨别人,他说我为世人赎罪,凭这句话,我非向他磕头不可,了不起的菩萨!南老师说礼佛功德大凡信仰,是有一个崇拜的对象,和他的思想与主张。宗教的信仰,当也如是。对他所崇拜的教主自然会礼拜、赞叹、仰慕,由此产生出一股宗教气氛,使灵性发韧而升华。有的宗教只是做些祈祷,而不主张礼拜“偶像”。佛教主张礼拜佛、菩萨圣像,当然它有很深

4、的哲义存在。 且说佛陀灭后,后世不见报身真佛。那时优填王因思念佛陀,就用旃檀香造佛像,视同真佛供养,为佛像肇始,为后人带来忆念追思之需。《圆觉经》说:“若复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故今佛弟子皆以佛像做礼拜、供养、观想之修持所用。佛经说:“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诸经典中,常赞礼拜、供养佛像之功德利益,因之佛教徒遵循已久。 何以拜佛有如是功德感应等事,就佛之行持证悟,非常人所能行,由因地至果位历经修行,已入不生不灭无余涅槃之大光明藏。故于一一拜中,佛光注照,黑去暗除;恶业即化,障碍何有?佛表光明,业表黑暗,拜佛乃引佛之光明,破除自己业的黑暗,如

5、一室之黑暗,以一烛光尚可破除,况佛遍照,暗破无余。佛像巍巍功德,世俗凡夫以及诸般外道,自不能理解。 修行人静坐参禅、或观想、或念佛、或持咒既久,当起而经行、或拜佛,五体投地,诸环百节,千筋万络,乃至脊骨百骸,莫不牵引,全身舒展,等同运动;以动养静之法。静时摄心,动时调身,绝不偏边。行人静中能定,动中也当能定,于拜佛中也当考验可否专心一致,心不外驰,以上对身心调摄,都有益处。 复次,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若行者拜,只一见此形好佛相,自心如是严饰,等无差别;此刹那间,面对佛像,心如工画,于念不起生灭,摄心观住,是心是佛,是心做佛,我即佛,佛即我,何以故?吾人心中本具足如来

6、德相,只因一念根本无明,妄想颠倒,邪执分别,故自性佛相隐而不现,今以一念拜佛、观佛、忆佛,以外在假设的佛相引发内里,原具自在之佛相互相契入,此一契入,互相融和,自他无别,佛我无二。若拜佛、观佛、忆佛已竟,离此一刹那,吾人的心又随逐染法,见一切众生相,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假如离此佛相,若开眼、若闭眼、若忆、若不忆,佛相现出,清澈光明,具足如来德相,当下是佛;或观车水马龙悉观成莲花,观街头男女悉成清净大海众菩萨,此时修持已圆,拜与不拜佛皆为戏论矣。所以说,拜佛是摄心入清净觉海最好的方法,凡夫俗子的我们,拜佛时还打妄想呢,何况开眼、闭眼,佛相现前!或观成车马为莲花、众生为菩

7、萨,由此可知学佛修行有多难! 普贤菩萨曾发过十个大愿,称做十大愿王,过去、现在、未来行菩萨道者,皆依此十大愿王而得成就无上菩提,可见其行愿功力之深切久远了。在十个大愿中,头一个大愿就是“礼敬诸佛”。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对礼敬诸佛之功能详加阐释。佛是人天之师,虽具高至无色界之非想非非想天,乃至诸天、仙人、梵王、帝释、人及非人都要向佛礼拜,足见拜佛一定有很大的好处。我们于诸种佛相之前,顶礼膜拜,虔诚倍加,如面圣容,如佛亲临,做此思惟,当受法益。文殊大智有礼佛之偈,今录于下,凡礼佛依此佛作观,获益难思。偈说:“能礼所礼性空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