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文言文翻译及阅读训练

初二文言文翻译及阅读训练

ID:8999283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4

初二文言文翻译及阅读训练_第1页
初二文言文翻译及阅读训练_第2页
初二文言文翻译及阅读训练_第3页
初二文言文翻译及阅读训练_第4页
初二文言文翻译及阅读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二文言文翻译及阅读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言文翻译及阅读训练课前小测:&《望岳》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春望》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石壕吏》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2、!。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课前复习:初二上学期我们共学文言文11篇,按主题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以上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意志情趣:《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陋室铭》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爱莲说》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

3、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但它们的体裁又有所不同:有议论文、有记叙文。从古代文体来看,有“记”,大致即今天我们所说的记叙文,有(《桃花源记》);有“说”即今天我们所说的议论文,(《爱莲说》);有“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陋室铭》)。“记”“说”“铭”都是古代文体中的一种。但无论是在表现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体现写作方法及写作的特色上,都是大不相同的。如:《陋室铭》《爱莲说》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桃花源记》故事性强,想像丰富。2、山水篇:《三峡》《答谢钟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以

4、上作品都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自然景观,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记承天寺夜游》是“记”。《答谢钟书书》是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秀丽的山水景物。尽管文体有所不同,但都是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其中《三峡》《答谢钟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均是清新的山水小品,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之作,艺术性较高而思想性不强。它们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及修辞手法,突出了山水的特点。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虽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情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3、社会篇:《石壕吏》《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

5、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叙事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

6、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

7、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文言文翻译技巧提炼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二、六字歌诀:留、对、换、补、删、调1.留:即保留法。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那些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翻译时照搬即可。如:2.对:即对译法。对应直译,逐字落实。指译文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要求字字落实。3.换:即替换法。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