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那般那初探-释空理

安那般那初探-释空理

ID:9010020

大小:4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4-14

安那般那初探-释空理_第1页
安那般那初探-释空理_第2页
安那般那初探-释空理_第3页
安那般那初探-释空理_第4页
安那般那初探-释空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那般那初探-释空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释空理大  纲一、前 言二、安那般那的源流—印度到中国三、安那般那念的缘起四、安般念之大意五、安般法到数息法的转变六、数息的方法  (一)数息法  (二)出入息的次第  (三)数息处(鼻、脐、中间息)  (四)数字相(1~10或1~5)  (五)气相及过患七、安般止观法门略述八、结 语【参考书目】一、前 言禅定,在佛教裡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无「定」的根本就不可能成就解脱慧。外道虽然也有四禅八定,但却没有佛教的缘起法,所以不能成就解脱。早从《阿含经》开始,就有不同的禅定方法,安那般那(安般)便是其中之一种。而且还被称为「

2、二甘露门」之一。究竟它有什麽特色使令它成为不死药之一?它的修行次第又是如何?初时,安般的修行法是念入息与出息。在后期经典的传译慢慢的出现了安般数息法。那转变后的安般法在修行上有什麽样的改变呢?又为何有所改变呢?为了解答此等问题,笔者以目录的六个章节切入有关之问题。二、安那般那的源流—印度到中国安般是修行禅定的其中一个法门。而「禅」(dhyana)本是印度一种古老的修行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要达到「神我合一」的境界而「解脱生死」。在印度古典中的中期奥义书(Upanisad)早有提到禅定的修行法,他主张以调息调身调心及口诵唵(O

3、m)字进入禅定。[1]在释迦成佛前的苦行中,便曾修学种种的禅法,只不过释尊并不认为此「神我合一」的定境便是「究竟的解脱」法。[2]但释尊并不否认禅的功能—以定发慧,因此释尊在成佛后便将「禅」系统化,成为层次分明,理论具足,合乎中道的佛教禅学方法。[3]  最早传译到中国的禅经,是在后汉(约148~171)时期由安士高在洛阳所译出的《安般守意经》。[4]约与安士高同时到洛阳的支娄迦谶,也有翻译禅法经典,但都属于大乘禅经,与安士高所译的恰好相反。虽同时有大小禅经的流传,但自后汉到东晋所流行的禅法,却是以《安般守意经》为基础的

4、念安般法门。[5]奠定大乘禅法的基础是鸠摩罗什到长安(401年)翻译了空宗的《大品般若经》、《维摩经》等经之后方成就的。与罗什同一时代在中国的佛陀跋陀罗(Buddhabhadra)也译出了一部小乘禅经—《达磨多罗禅经》。[6]自此,中国便受「达磨禅」法的影响而成为中国的禅宗。虽然如此,天台宗的智者大师还是极为重视小乘禅观法中的六妙门呼吸法。[7]三、安那般那念的缘起  佛教是解脱道,终极目的是脱生死离轮迴。众生的生死轮迴主因虽是源于「无明」,但始终与染着五欲的「快乐」相关。为了有效的对治五欲及观察它的可恶性,「不淨观」是

5、极为实用的方法。但当时有许多的佛弟子修成不淨观后,却产生对身躯的厌弃,于是乎演变成大约有六十位比丘自杀及令他杀的事件。为了避免悲剧重演,于是在阿难尊者的请教下,释尊便宣说了另一甘法露法门——安般念。[8]从此安般便如是的发展起来。  但是在圣严法师的《法鼓全集》四之三〈禅的体验.禅的开示〉却说:「二甘露门——是后世的小乘佛教徒,从十念中,抽出了第八的数息观及第九的不淨观,作为两项特别重要的修行法」。[9]但笔者不认同以上的说法,原因有三:1.最早有「十念」的记载是在后期的《增一阿含经》.(大正2.552c~553c)。而

6、「安般」及「不淨观」却在《杂阿含经》就有,如《杂阿含经》741经云:「…告诸比丘。当修不淨观,多修习已,当得大果大福利。」(大正2.197b)2.另外,「安般」是在修「不淨观」起了副作用之后所说的法门,《杂阿含经》809经云:「阿难,何等为微细住多修习?…谓安那般那念住。」(大正2.208a)3.依据印顺导师的《华雨集》(二)〈方便道之施设〉所分析,目前的六念法是从三念(佛法僧)渐渐发展而成的。依于此说,十随念或是在相同的情况下而成立是极有可能的,因为求解脱是出家的第一要题,而佛教最先的安立是以出家僧为主的,若说先有专为

7、在家居士的十随念法,那似乎与佛教的发展史不符合。演说安般,除了避免自杀事件,还有别因,如《大毘婆沙论》卷26云:复次,以持息念所缘,怜近无种种相,无次第不依有情,任运而转,由此速能引四念住,是故偏说。若不淨观,与此相违,是故不说。复次,以持息念,唯内道起,不共外道,由此速能引四念住,是故说。若不淨观,外道亦起,不能速疾引四念住,是故不说。(大正27.134c)从上文来看,修习安般法的好处是:取境容易,并能快速的促成四念处,不像不淨观,需要缘外相才可修行;另外,不淨观是通外道的。四、安般念之大意  安般念是简译,巴利文是a

8、napanasati,一般上译为「安那般那念」或「阿那波那念」。巴英字典的意解是:anapanasatiisoneoftheKammatthanasandconsistsinfixingtheattentionontheinspiration(吸气)andexpiration(呼气)ofthebreathwhile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