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ID:9065660

大小:7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16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_第1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_第2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_第3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_第4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设计教师:姚月婷一、内容与解析(一)内容本节重点讲述了七个问题,分别是老子和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孔子的“仁”及其在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贡献;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及主要学派;《诗经》、屈原和《离骚》;孟子和庄子的散文;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成就。(二)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著名思想家和著作,对我国后世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创作的楚辞,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先秦诸子的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财

2、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学、地理学、医学方面的成就,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墨经》中总结和提炼的大量物理学知识,也在我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教学重点: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诗经》,屈原和《离骚》;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山海经》;《墨经》中的物理学知识;扁鹊。教学难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及对他们的评价;对某些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二、目标与解析(一)目标1、了解老子和道家学派;掌握孔子及其在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贡献;2、理解并掌握百家争鸣(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著作、思想主张);3、掌握《诗经》和屈

3、原;4、了解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的散文;5、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帛画、青铜器、音乐等);6、掌握天文地理方面的成就;名医扁鹊和中医四诊法(二)解析1、用“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的原理来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历史条件。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和推广是这个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手工业、商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就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

4、建制的形成,封建地主阶级逐步掌握了政权,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新旧势力剧烈斗争,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总之,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大变革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条件。2、引导学生把握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发展的总体概况:思想方面,包括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及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文学方面,包括《诗经》和屈原的诗及先秦诸子散文;艺术方面,包括绘画艺术和音乐;科学技术方面,包括天文、物理、医学方面的成就。3、注意引导学生对“三个原因”的分析,即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科

5、学技术发展的原因。4、注意引导学生填写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发展简表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内容集中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具有专题史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封建制度逐渐取代奴隶制度,在这个剧烈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本节内容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等旧知识的联系以及本节内容的内在联系,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帮助学生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文化现象的本质。本节内容头绪较多,知识较为繁杂,教学中尽量给

6、学生提供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学习手段、方法,以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如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成就,可采用“以人带事”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每个重要思想家从姓名、学派、著作、观点及评价等方面掌握。四、教学支持条件1、准备有关该节内容的文字资料、艺术品的照片或模型,编钟的音像资料。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2、请学生课前收集与该节有关的背景资料。预习课文、完成学案。在教学中通过设计问题串,创设“问题情境”,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复习春秋战国的社会经

7、济和社会变革诸子散文艺术天文和物理名医扁鹊“百家争鸣”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诗经》和屈原小结(二)教学情景回顾《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顺序导入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发展的总体概况:思想方面-流派纷呈,包括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及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文学方面-百花争艳,包括《诗经》和屈原的诗及先秦诸子散文;艺术方面,包括绘画艺术和音乐;科学技术方面-领先世界,包括天文、物理、医学方面的成就。反映了古代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值得我们自豪。设问:春秋战国时期文化

8、繁荣的原因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文化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大变革为文化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社会动荡使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为文化繁荣提供了思想基础;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和社会改革的需要,纷纷重用人才,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繁荣;民族融合加快有利于各族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夏、商、周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继承性)。问题1:老子的思想主张有那些?孔子在思想、教育等方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