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ID:9072878

大小:911.61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4-16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_第1页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_第2页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_第3页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_第4页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针灸治疗中凤后遗症广州中医药大学吴加利什么是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幵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又称“卒中”、“大厥”、“簿厥”“偏枯”、“半身不遂”。•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乊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使460万人死亡�其中1/3在工业化国家�其余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患病和死亡主要在65岁以上的人群。是世界上三大疾病乊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我国是脑卒中死亡率高发地区�据估计居民现患脑血管病600万�每年新发生脑血管病130万人、死亡近1

2、00万人�在并存者中约3/4的人留下偏瘫等后遗症状�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蛛网膜下腔脑血管意外出血病因•内伤积损•劳欲过渡•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气虚邪中嗜食肥甘脾厚腻失健聚湿成痰�运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阴血暗耗气虚血瘀劳气虚生痰累过度虚阳化风扰动气血错乱肝肾阴虚阳亢风动中风的病机•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病理基础�肝肾阴虚•病理因素为�风、火、痰、气、淤•病性�本虚标实1----------2:•中经络证型•肝阳暴亢�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风痰阻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

3、�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痰热腑实�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气虚血瘀�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淡苔白�脉弦涩。•阴虚风动�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中脏腑以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伸着昏迷、半身不遂为主症者为中脏腑。2�一�中经络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宣导气血。主穴�中经络加减配穴�•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加气海、血海•阴虚风动�加太溪、风市、风池口眼歪斜�牵正、翳风、合谷上肢不

4、遂�极泉、手三针下肢不遂�足三针便秘�丰隆、支沟尿失禁、尿潴留�中极、关元、�二�中脏腑1、闭证�治则�启闭开窍�平肝熄风。取穴�颞三针、四神针、人中、合谷、太冲、十二井穴、十宣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1、脱证�•治则�回阳固脱•取穴�关元、气海、神阙、百会•多用灸法其他疗法梅花针�叩打三阳经、夹脊穴。推拿、按摩及功能锻炼。1、除掌握主症外�如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或神昏�对次症(或先兆)应有充分认识�这对于及时予防、及时个体化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次症有头痛、头晕、呕吐、烦躁、抽搐、呃逆、舌强、舌歪、舌卷二便失禁或不通等。2、针灸的时机�必须强调�

5、如果是脑出血者�于出血停止、病情稳定一周后才可针刺�三周内尽量不针人中、十二井穴、头部穴位(头针)等刺激较强的穴位�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绝对卧床一月后才可针刺。缺血性中风者�全身状况许可时�一起病即可针灸。亦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不用针灸。4、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遗传、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口服避孕药�饮食因素如高盐、多肉、高动物油饮食�饮浓咖啡浓茶、体力活动过量等�均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应注意预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