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途中的四道封锁线

红军长征途中的四道封锁线

ID:9073390

大小: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6

红军长征途中的四道封锁线_第1页
红军长征途中的四道封锁线_第2页
红军长征途中的四道封锁线_第3页
红军长征途中的四道封锁线_第4页
红军长征途中的四道封锁线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军长征途中的四道封锁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红军长征途中的四道封锁线长征--第一道封锁线1934年9月下旬,中央苏区最高“3人团”最后制定中央红军主力突围转移的路线和目标,是在中央苏区西南方向突破国民党粤军设置的封锁线,然后沿粤赣边界西进湘南,沿着红六军团西进路线渡过湘江,再掉头北上湘西地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10月上旬,按最高“3人团”制定的突围转移计划,所有参加突围转移的中央红军部队和中央机关人员,统编成红军野战军共8.6万余人,撤离瑞金等地,实行战略转移。为阻止中央红军向粤赣边境地区发展,国民党粤军构筑了第一道封锁线,东南起于安远、信丰,西北迄止赣州、南康、大余间,

2、以桃江为天然屏障,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整个封锁线中构筑了数百个碉堡,每段碉堡线上设置厂铁丝网、深沟、暗堡3层防御工事。在防御线的最前沿,布置有当地靖卫团和“铲共”团把守。陈济棠曾称这条封锁线是“铜墙铁壁,坚不可摧”。因何长工、潘汉年代表红军与陈济棠部罗塘谈判达成的秘密停战协议尚未贯彻到粤军驻赣南部队,红军野战军突破第一道封锁线的战斗打得非常激烈。10月16日傍晚,红军野战军开始从于都集结出发,渡过贡水。19日,全部进入突围集结地域安远、于都、赣县边界。行军队形分为左、中、右三路,以红一、三军团分别为左、右两路前锋

3、,红九、八军团分别为左、右两翼拱卫,中路为军委第一、二野战纵队,红五军团担负整个野战军的后卫掩护任务。21日上午10时,中央红军从王母渡、新田之间开始突围,向国民党粤军封锁线发起总攻。前锋的红三军团红四师首先向信丰百石守敌发起攻击,全歼该敌。战斗中红四师师长洪超被流弹击中牺牲。23日凌晨,红四师乘胜一举攻占古陂,敌人大部被歼,残部逃向安息。担任右翼拱卫的红八军团,也于22日随红三军团后侧跟进,在赣县王母渡击溃守敌,西渡桃江。与此同时,左前锋红一军团第一师也于21日下午4时向信丰新田守敌发起进攻,歼敌300余人。后又毙伤金鸡守敌20

4、0余人,占领金鸡圩。22日,红一军团第一、二师向信丰西南全速追击,将溃退途中的粤军教导团拦截于信丰石背山隘,击毙俘虏敌人各300余人,缴获大批辎重。23日凌晨,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协同向安息守敌发起强攻,毙敌1000余人,因敌增援部队赶到,未能攻占敌阵地。为争取时间突破封锁,红一、三军团奉命各派一部兵力牵制安息和信丰县城守敌,主力绕道坪石、铁石口、大塘埠一带,抢架浮桥,西渡桃江。24日,担任左翼拱卫的红九军团,紧随红一军团跟进,将敌击溃,占领安息圩,随后西渡桃江。同日,军委第一、二野战纵队也在小河口渡过桃江。担任野战军后卫的红5军团

5、,在赣县窑下一带西渡桃江。至此,整个红军野战军已全部渡过桃江,胜利突破了国民党粤军的第一道封锁线,继续向赣粤边界突进。红色印迹:1934年10月下旬,红军野战军胜利突破了国民党粤军的第一道封锁线后,由大余县进入崇义县,再向湘南进军。从此,中央红军主力全部突围撤离赣南中央苏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长征。长征--第二道封锁线一、国民党在仁化县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1934年10月21日晚,红一、三军团先头部队突破敌第一道碉堡封锁线,渡过信丰河前进之际,蒋介石判断红一方面军的行动是战略转移,将由赣境进入粤、湘境内,继续西进的动机

6、,立即重新调整部署和紧急调动部队:“令北路军顾祝同部第六军薛岳率吴奇伟、周浑元两个纵队四个师西进,协同南路军、西路军追击红军,”令航空队协同作战。赣、粤、湘、鄂、闽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根据蒋介石加强第二道碉堡封锁线,堵截红军的意图,对部属重新进行部署:令余汉谋率第一师李振球部(留教导团守大余县城),由大余经南雄、曲江,向乐昌、坪石专事相机堵截红军;率第二师叶肇部(留教导团守信丰县城)及独立第二旅(当时划归叶肇指挥)由信丰向南雄,折向仁化县的长江、城口和乐昌县的九峰方向,专事衔尾追击红军;令独立第三师李汉魂部镇守韶关、曲江和仁化县城(

7、师部设在韶关市),保卫粤北;令独立警卫旅陈汉光率第一团莫福如部、第三团彭智芳部由穗启程,十万火急开往仁化县前沿阵地,阻击红军。与此同时,还令粤、赣、湘边各县加强保安队、警察、民团的军备,投入战备戒严,扼守早已筑固的碉堡、碉楼、壕沟,封锁山隘要道,固守阵地;强化乡里制度,清查户口,处理食盐、煤油、电池,集中粮食,实行坚壁清野和经济封锁政策,制造白色恐怖,妄图把红军堵截在城口至汝城、桂东一线之内。从表面上看,陈济棠率领的南路军是在紧密配合蒋介石行动,但实际上是陈济棠对蒋介石以“围剿”红军之名,行消灭异己之实的阴谋,深怀戒心,为顾全与蒋

8、介石一致的面子和保卫既得利益,显示实力,防止红军直下仁化县城,威胁韶关,保卫广东,而实施迫使红军尽快离开粤境的军事行动。二、突破城口党中央看出蒋介石利用陈济棠实力剿共,一箭双雕,保存实力,扩大地盘的阴谋,决定向陈济棠进行抗日反蒋的统战工作。19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