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金融投机与“后石油时代”

石油金融投机与“后石油时代”

ID:9079468

大小:52.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4-16

石油金融投机与“后石油时代”_第1页
石油金融投机与“后石油时代”_第2页
石油金融投机与“后石油时代”_第3页
石油金融投机与“后石油时代”_第4页
石油金融投机与“后石油时代”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油金融投机与“后石油时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石油金融投机与“后石油时代”河清前些天央视二套播出了一个专门揭示高油价内幕的节目,非常难得。尤其节目还电话连线《石油战争》的作者、德国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后者称,当今的高油价70%是金融投机炒作的结果。恩道尔的《石油战争》揭示了一个常常被历史表象所掩蔽的事实:整个一部20世纪的历史,是一部石油战争史。先是大英帝国控制全球石油,继而是英美两家争夺,最后是美国在战后试图一家独控世界石油命脉。因为石油不仅是现代文明的基础,更是一种战略资源。基辛格的名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

2、有的人;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恩道尔直接指控美国在伊拉克的所谓反恐战争,其实只是一场石油战争。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储备比沙特还要多。恩道尔透露,“早在911恐怖袭击之前,布什总统就已经把伊拉克政权的更替作为最高目标。”尤其“战争之前,伊拉克政府已经与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签订了长期的石油开采合同。”美国急不可耐地发动伊拉克战争,实际上是要把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石油公司排挤在外。果然最近的消息是,参与开发伊拉克油田的,全是美国公司。恩道尔引用了石油专家科林·坎贝尔的预告:“世界石油的短缺,将在2010年左右

3、出现”。(1)这是给沉迷在石油文明里的世人拉响了一个警报: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底,或2015年的某个时间,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就可能消耗殆尽!去年9月我在巴黎也买到一本类似揭露石油历史内幕的书——《石油的隐面》(LaFaceCachéeduPétrole),作者是法国著名记者埃利克·罗朗(EricLaurent)。这本书角度稍异,不仅有恩道尔《石油战争》所透露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幕,还有罗朗作为一个资深记者几十年来对许多历史当事人的纪实采访。罗朗采访过纽伦堡战犯、德国军备工业部长阿伯特·斯皮尔(A.Speer),英

4、国战争部长、首相安托尼·伊登(A.Eden),伊朗国王巴列维,美国石油金融大亨戴维·洛克菲勒等重要人物。这些采访使历史的叙述更加生动丰富。读完《石油的隐面》,很想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但450页的篇幅加上杂事相扰,终未能如愿。现在《石油战争》一书译成了中文出版,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也让我减少了许多负罪感。有许多历史事件,《石油的隐面》与《石油战争》都给出了一致的解释。比如,英法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靠了美国源源不断的石油供应;1928年苏格兰阿奇纳卡里城堡协议,形成了英美七大石油公司——“七姐妹”联合垄断世界石油;1

5、973年的石油危机是人为假象(石油价格暴涨并非因为石油禁运,而是西方石油公司所为);美国在911之前就决定军事推翻萨达姆等等。《石油战争》更靠近金融的线索,揭露伦敦金融城的暗中操作,可与《货币战争》互相印证。而《石油的隐面》更多历史的细节。1922年的热那亚会议导致苏德合作,《石油的隐面》揭示的情节更令人目瞪口呆。这个苏德秘密协议,被伦敦《早晨邮报》称为“强盗与破落户的联姻”:德国同意向苏联提供军事技术,装备苏联红军180个步兵团,20个炮兵师。而苏联则提供场地和劳动力,在彼得堡郊外建造专门为德军生产的工厂。在

6、莫斯科郊外,建造一个可以年产600多架容克飞机的工厂。另外,德国利用苏联的造船厂建造250吨位的潜艇,最高产量时每8天为德国建造一艘潜艇。这些潜艇后来被德国海军大量用来击沉盟军的船只。尤其,1924-1934十年间,德国还为苏联培训红军高级指挥官和情报人员。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元帅也受了德国培训!这一绕开英法监控的苏德合作,双方各取所需,一直延续到1941年,长达19年。《石油战争》披露英国金融石油财团扶植希特勒的“希特勒计划”:英格兰银行行长蒙塔古·诺曼1931年会见纳粹党首之一阿尔弗雷德·罗森伯格(纽伦堡战犯被

7、判绞死),给纳粹金融支持。英国控制的壳牌石油公司总裁德特丁(Deterding)也狂热亲纳粹,为希特勒提供巨额资金支持,寄望希特勒抵抗共产主义。《石油的隐面》则揭露了美国大企业对希特勒的支持:希特勒上台以后,当时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就给纳粹提供制造合成汽油的四乙基铅(tetra-ethyle)专利,并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起,向纳粹主控的德国大企业——法本化学工业集团(IGFaben)提供技术,使匮乏石油的德国能够制造合成汽油,开动纳粹的战争机器(合成汽油占一半供应量)。1941年,埃克森石

8、油公司遭到“叛国罪”指控,最后以罚款5万美元了事。斯皮尔称:希特勒攻打苏联就是为了夺取苏联高加索地区的油田,进而控制伊朗石油。正因为德国缺乏石油,德国才采用速战速决的“闪电战”。斯皮尔坚称:如果隆美尔的机械化部队不缺油,战争的结局将不一样。德国是因为没有石油而输掉了二战。斯皮尔出狱后看到满世界的汽车深感震惊和忧虑:如此浪费汽油,这个世界没有希望!《石油的隐面》还揭露1986年美国通过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