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春古典诗词鉴赏散论

王美春古典诗词鉴赏散论

ID:9087588

大小:4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7

王美春古典诗词鉴赏散论_第1页
王美春古典诗词鉴赏散论_第2页
王美春古典诗词鉴赏散论_第3页
王美春古典诗词鉴赏散论_第4页
王美春古典诗词鉴赏散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美春古典诗词鉴赏散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典诗词鉴赏散论王美春如何鉴赏古典诗词,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我从1977年开始撰写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文章,迄今已近四十年。以我的体会,鉴赏古典诗词,应奏好读懂、读透、读化这“三步曲”。一、读懂鉴赏一首古典诗(词),第一步就是要能够读懂它。读不懂,鉴赏也就无从谈起,所谓“不知有汉,何论魏晋”。在“读懂”这一步上,至少要达到前人所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参见王国维《人间词话》)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又得着重把握好以下三个“明”字:(一)明字意明字意,就是对每一首古典诗(词),要明了每个字的

2、含义,达到字字落实的地步。有时候,对一首古典诗(词),哪怕是有一个字未理解,也会影响对整首诗(词)的理解。比如:读《诗经·周南·卷耳》,倘若对诗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的“顷筐”弄不明白,就很难理解全诗。“顷筐”是一种簸箕形状的浅筐,对其形状不明了,尚不要紧,但若不知这是一种浅筐,就会影响对全诗的理解。此诗写一女子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她采卷耳,连“顷筐”都采不满,由此可见她心不在焉,也可见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深。如果,对“顷筐”不能正确理解,我们就很难体察诗中女子对出门在外丈夫的思念之情,也就不能说是真正读懂了这首诗

3、。(二)明句法与散文相比,古典诗词在句法上的特点更为明显。这又以两种情形最为常见:一是成分省略。句子成分省略,古代散文中也有,但不及古典诗词中常见。古典诗词中句子成分省略最为常见的是动词谓语与介词省略。如宋代大诗人陆游的《书愤》一诗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全由名词组成,省却动词谓语,这与古代散文不同,但这两句却将诗人当年在“瓜洲渡”、“大散关”冲锋陷阵时的情景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又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均省略了表示原因的介词“因”,这两句的意思是

4、:竹喧(是因为)归浣女,莲动(是因为)下渔舟。如果,我们不了解此句法特点,便很难深刻领会诗之妙处。二是句式倒装。句式倒装,古代散文中也有,却也不及古典诗词中常见。如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的诗《偶题》:“微风和暖日鲜明,草色迷人向渭城。吴客卷帘闲不语,楚娥攀树独含情。红垂果蒂樱桃重,黄染花丛蝶粉轻。自恨青楼无近信,不将心事许卿卿。”其中,便采用了句式倒装的句法,“红垂果蒂樱桃重,黄染花丛蝶粉轻”正常句式应为“樱桃重果蒂垂红,蝶粉轻花丛染黄”,若用正常句式则平仄不合要求,诗句也不押韵了。古典诗词中句式倒装,除了意境的考虑,主

5、要是为了平仄、押韵等。这是我们在鉴赏古典诗词时尤其需要注意的。(三)明典故明典故,就是对古典诗词中所用典故要弄明白。有些诗词,不用典故,我们阅读的障碍相对来说要小些;而有些诗词,运用典故较多,且运用得颇为巧妙,如果弄不清楚,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就很难读懂,或者说,很难正确解读其内涵。以读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其词如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

6、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我们弄明白了此词所用典故,就不难理解其思想内容。词的上片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用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事,他重用周瑜等能人而建功立业;另一个是用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事,他早年家贫,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当上东晋将领,并亲自率兵北伐,最终推翻了东晋王朝而自立为帝。词的下片,也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为其年号)事,他想学前人“封狼居胥”(即北伐建功),而误听王玄谟之言,派王玄谟率兵草率北伐,结果被

7、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打得狼狈不堪;另一个是用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廉颇的故实,他曾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赵王以为他年老而不再用他。辛弃疾在此词中运用这些典故,恰到好处,有助于词人怀古伤今,表现其收复中原失地的强烈愿望与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而使他壮志难酬的愤懣之情。读此词,唯有明了其所用典故,才能真正读懂它,也才能领悟其用典之妙。二、读透读透,这是鉴赏古典诗词的第二步。在这一步上,要达到前人所说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参见王国维《人间词话》)如何才能读透?我以为,至少应做到如下“四会”:(一)会“知人

8、论世”“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云:“又如题画山水,有地名可按者,必写出登临凭吊之意;题画人物,有事实可拈者,必发出知人论世之意。”知人论世,用于古典诗词鉴赏,指要了解诗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了解写作背景,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