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孔子的三十而立

解读孔子的三十而立

ID:9090144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7

解读孔子的三十而立_第1页
解读孔子的三十而立_第2页
解读孔子的三十而立_第3页
解读孔子的三十而立_第4页
资源描述:

《解读孔子的三十而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解读孔子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三十而立并非三十岁成家立业,这里的"立"是指学业的根基已经树立,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不会被外力所动摇。   四十不惑,确切的说也不是四十岁没有疑惑,“立”与“惑”是一组对立,界定在于是否懂得行权。   三十而“立”时通常遇事无权可行,无权则无发言权,对事态度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   四十时,已掌握一定权利,此时处事相对通达,对待事情是无可,无不可。这里想象成一群四十来岁官运亨通的小老爷们,整天若无其事接待着一个个来自弱势群体的

2、求助,表面心不在焉,内心精明了得,游戏规则是如何予其有利,如何制定。   呵呵,这个比喻来的有点噱头,但好理解“行权”重要性,行权者不惑也。现在该知道当官的多在哪个年龄段了吧。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上天的命令吗?这么说不是很唯心?其实这里有一段典故,周文王在五十岁坐牢时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这么衰,皇帝做了半辈子,如今还要坐牢,不甘心啊,于是潜心研究,终于悟透一个道理——万物在周而复始的规律性变化,这就是《周易》的本质。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海有潮起潮落,花有花开花落,      天有白天黑夜,人有清醒睡眠

3、,      年有春夏秋冬,衣有四季之分,      股票有涨有跌,心情就有好有坏,      业绩有高有低,待遇就有好有差,      秒针滴答滴答,时间一圈圈跑远,      皇朝在循环交替,领导在不断更换,      流行在循环交替,明星在不断更换,      芯片在循环交替,手机在不断更换,      到最后我们的生死也是循环交替的....   是的,一切都是周而复始的规律性变化,站在这个层面照理没什么会想不通了,可有人会说:“道理都懂,可做起来难。”   所以还不是真懂,那什么是真懂?呵呵,没有五十年的造化,换不来啊!不然怎么

4、叫“五十知天命”呢。   想来后世成为阶下囚的拿破轮,米络舍维其,乃至今天的撒达姆在悟性上若有周文王的半点功力,也该落得安心了吧。   说完五十,再说六十。六十而耳顺,并非常言说的年纪大了,耳朵顺了,听什么都能接受。  《说文》中提到:“理也,损百川。”意思是河川流通顺畅了以后,才看得天下美景。正所谓,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  诗画中的美景是用眼睛看的,而人心亦是一幅美景,却不能眼观,于是要用耳朵来倾听,所谓弦外之音,说的正是用耳朵听出潜藏的声音,   即是所言之人的真实所想。简单讲就是把察言观色的工夫发挥到家了。朋友之间常说:

5、“你只要说一句话,我就知道你下半句讲什么。”  要知道说这话的人完全出自对朋友的了解与性格的掌握。而面对一个陌生人,很少有人敢这么说,如果今天有个人站在你面前,对你说:“你要升官了”  那这个人不是算命的,就是耳顺的,你若问他贵庚,兴许人家会告诉你:“老朽六十有三。”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就是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自古只有皇帝敢这么说,难道人到七荀就敢自命为皇?   当然不是,下文的”不逾矩”便是这么做的前提。这里的“矩”即法规,伦理。   整句说的是七十岁做事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则,这一条放在最后,足见境界之高了。人总是杂念

6、丛生,因为生来欲望不止,   现在要让欲望自发的限制在规则之内随意游走,这可不是随便一说的。如果把“从心所欲”做一次层面的分类,可以看到。   层面一、恶欲而恶为,指坏念头坏行为,这是人性本恶的论调,想象一个人生来没有接受任何教育,他的所作所为应该是对本能的最好的体现,而这种行为一定与外界格格不入,人们会把他视做一个没有教养的野兽,当然这样的人早就进医院或大牢了。   层面二、恶欲而善为,指有坏念头但做好事。“色而不欲”,说的应该是这一层,有色心,却不触犯戒条,能自律。还有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种美色当前、金钱当前的论调

7、,也多为这一层意思。  “恶欲善为“的行为模式应该算得主流吧。   层面三、善欲而善为,指全是好念头,只做好事。行欲而不动恶念,这是很高的思想境界.孔子七十岁道破这番领悟,反见这位门徒三千的千古圣人都难逃恶念萦绕六十载,何况常人呢?   不过七十虽为孔子最后一个十载,但”从心所欲”的终极领悟却仍未摆脱”欲”念,假借老子语录,可妄称其谓”道可道,非常道,圣可道,非常圣”吧。   说来孔子若寿寝于八十,人生格言中该加上一句,八十而无欲则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