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悲剧结局的原因

论《水浒传》悲剧结局的原因

ID:9098179

大小:9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7

论《水浒传》悲剧结局的原因_第1页
论《水浒传》悲剧结局的原因_第2页
论《水浒传》悲剧结局的原因_第3页
论《水浒传》悲剧结局的原因_第4页
论《水浒传》悲剧结局的原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水浒传》悲剧结局的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年级:2010级班级:01班姓名:IC卡号:0182103*****指导老师:日期:2011年5月15日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论《水浒传》悲剧结局的原因姓名:***四川教育学院611130Tel:15828******E-mail:27********@qq.com【摘要】:小说《水浒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贯穿全书、无比鲜明的爱憎立场,众多既让人钦佩不已又让人叹惋的英雄人物,但这些都不足以抹煞掉整本小说从中透露出的悲剧情愫。也许正是施耐奄先生在经过再三考虑后对小说的结局做的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安排。然而,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只不过《水浒传》是在元末明初

2、的现实背景下,由作者施耐庵在前人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其中故事是经过民间不断地流传、改编,之后施老先生再根据自己的总结、编排而成的一部小说。本文将从小说《水浒传》悲剧结局来论述产生这一悲剧结局的原因。【关键词】:悲剧、原因、社会历史、文化、人性悲剧结局是《水浒传》的重要思想,让很多读者在读完之后不禁扼腕叹息。金圣叹曾对《水浒》进行了腰斩[1],使之成了“断尾巴的蜻蜓”。[2]但仍然消除不了走向悲剧结局的痕迹。悲剧是由招安导致的,揭示了农民革命的弱点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本质,进一步阐明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必然性。本文力图从尊重小说作者创意图的原则出发,探讨一下《水浒传

3、》悲剧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人性背景等。一、《水浒传》悲剧结局的社会历史背景《水浒传》是在元末明初的现实背景下,由作者施耐庵在前人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其中故事的情节是以北宋末年的历史为背景的。这种复杂的情况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水浒传》中所反映的生活归结为北宋末年的历史真实的现实生活,而应联系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征和明代的现实生活来认识《水浒传》中所反映的封建时代的社会生活。而且,作为文学作品,其中所描写的生活图景又是社会现实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此,认识《水浒传》所反映的生活,也不能离开作家的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分析《水浒传》最终的结局问题。宋江起义

4、发生的时间是在北宋末年。由于北宋末年政治日渐腐败,统治阶级对外极力妥协,对内极力大肆搜刮,残酷压迫和剥削广大人民,造成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宋徽宗(赵佶)即位后,更是大兴宫室,浪费无度,创花石纲,劳役繁兴,加之水旱自然灾害的侵扰,人民无法生活,相继发生了宋江和方腊等起义。农民起义虽然被镇压,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但却流传了起义的故事。而北宋政权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变得更加衰弱,终于被女真人占了汴京,落得一个可耻的下场,宋徽宗和宋钦宗也成为金国的俘虏。[3] 南宋建立后,偏安江南一隅,并没有抗金的决心,而且重用投降派秦桧,杀害主战派爱国将领岳飞,残酷镇压农民起义,也是一个腐败的

5、政权。但是面对半壁江山为金国所蹂躏,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时,许多农民起义开始转变斗争的方向,出现了从“反王”到“勤王”的趋向(《水浒传》中典型的例子就是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里的忠是对于朝廷、对于政府的忠)。[4]一些原来因反阶级压迫而起义的农民义军与新起的义军,把斗争方向迅速地转到抗金方面来,或接受了宋的招安,或表示愿与宋联合抗金。这是新的政治形势下出现的农民起义的新情况。腐败的南宋政权勾结蒙古势力消灭了金国,而自己却在1279年被蒙古灭亡。于是蒙元的异族统治在中国的大地上造成了更加黑暗的政治局面。蒙元不仅残酷地镇压了汉民族的反抗,而且采取民族

6、歧视的政策进行统治,使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统治并不能维持长久,元末相继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反对蒙元统治的农民起义,著名的代表人物朱元璋终于在农民起义的基础上于1368年推翻了元朝统治而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彻底背离了农民起义的路线,而实行大权独揽的中央集权的统治。他一方面采取一些恢复生产,缓和阶级矛盾,令民休养生息的措施,一方面又虐杀功臣、造党狱、抄杀不为君用的封建文人。造成明初极为严峻的政治局面。而宋江起义的故事传说就是在这样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背景下发展演变的,《水浒传》就是在元末明初的历史背景下最后形成为一部巨著的。复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水浒”故

7、事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复杂的影响,因此,在《水浒传》中所反映的现实并不是单一的北宋末年的现实生活,而是包括着北宋末年,南宋、蒙元和明初等不同时期的广泛的封建社会的现实。因此,《水浒》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尤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其中许多重要的情节,并不是历史上宋江起义的真实而具体的敷衍,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下的艺术虚构。鲁迅很深刻地指出了这一点。他认为“其中招安之说,乃是宋末到元初的思想,因为当时社会扰乱,官兵压制平民,民之和平者忍受之,不和平者便分离而为盗。盗一面与官兵抗,官兵不胜,一面则掳掠人民,民间自然亦时受其骚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