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城市建筑视觉文化现状分析

周口市城市建筑视觉文化现状分析

ID:9120352

大小:6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4-18

周口市城市建筑视觉文化现状分析_第1页
周口市城市建筑视觉文化现状分析_第2页
周口市城市建筑视觉文化现状分析_第3页
周口市城市建筑视觉文化现状分析_第4页
周口市城市建筑视觉文化现状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周口市城市建筑视觉文化现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周口市城市建筑视觉文化现状分析   4.2.1从视觉文化角度分析视觉文化是指一个人在观看或者是同时刻体验另一种感觉的经验,并将其加以整合而发展成为的视觉能力。这种能力对我们人类的学习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有这种视觉文化的人能识别和理解其在身边环境中可以看到的自然的和一些人工设计的东西、物体和形象文化。周口市本地拥有良好的文化基础,视觉文化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周口市视觉文化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1)、城市视觉文化发展的不均衡性。周口市视觉文化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的比较明显,北部文化发展比较快,南部相对比较慢,由此可见,建立健全完整的城市视觉文化系统势在必得。(

2、2)、对视觉文化的模糊理解。近代更多的人不了解视觉文化的内涵,只是浅见的理解其表面的意义,导致视觉文化的发展步伐较慢。4.2.2从构建城市视觉文化系统原则角度分析一、整体系统原则城市是一个整体,城市视觉形象客体当然包括一个个视觉吸引物,但城市视觉景观形象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城市整体组织结构的一种视觉体现。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为方便研究,将城市意象物质形态划分为道路、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物五大元素,但他同时强调,在现实中这几大元素类型均不会孤立存在,认为区域由结点组成,由边界限定范围,通过道路在其间贯穿,并四处散布一些标志物,元素之间有规律地互相重叠穿插。他还说:“如果我们的分析

3、是从对基础材料分门别类开始的话,那么它最终必将重新统一成一个整体意象。”“整体环境具有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综合的意象,而是或多或少相互重叠、相互关联的一组意象。它们通常依据所涉及范围的尺度,大致分为几个层次,使得观察者在迁移过程中,能够按照需求从街道层面的意象转入到社区层面、城市层面乃至大都市区域层面中去。”因此,应当将城市视觉景观形象因素作为一个系统来建设,也就是说,城市景观建设的核心仍然是城市整体结构,是围绕城市功能的组织。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仅仅有一个、两个令人满意或令人兴奋的城市景点是远远不够的,城市视觉景观形象建设绝不是为几幅城市“风景照片”而进行的设计。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组

4、织设计,应根据城市景观的价值、知名度和公共性,以恰当的方式建设不同等级、不同层次但相互联结的城市景观体系,为城市生活提供丰富多彩而又协调和谐的总体环境。二、个性张扬原则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距郑州156公里,南距武汉340公里,东距合肥312公里。属于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辐射范围的“真空”区域。全市国土面积11959平方公里,总人口1091万人,辖八县、一市、一区。2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2.1城市空间演变周口市中心城区的生长过程经历了三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分别是设周口专区、改革开放和撤地设市,在这三个时期均使城市规模和城市形态结构发生重大变。首先,1965-19

5、80年为圈层式空间扩展时期周口设专区以后,其城区在原周口镇的基础上快速发展,受沙颍河阻隔,生产、生活、交通等主要城市功能均在沙颍河南侧圈层式发展。其中,依托原周口港居中布置居住、办公、商贸等生活性设施,依托铁路及专用线在西侧布置工业用地,在东侧布置仓储用地。其次,1980-2000年为跳跃式空间扩展时期改革开放之后城市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发展开始提速,但沙颍河南岸发展空间受限,东西两侧受工业仓储用地阻隔,南侧有铁路门槛。城市发展面临向北跨越沙颍河和向南翻越铁路的选择,由于当时沙颍河水运交通具有一定优势,且将河流引入城市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景观价值,因此,最终选择向北跨河发展,形成沙南、沙

6、北两个片区。最后,2000-2010年为辐射式空间扩展时期2000年周口市迎来了又一重大发展机遇,周口撤地设市。同时,周口市也在积极破解其在市域中区域位置较偏,中心城市规模较小,区域带动能力较弱的难题。因此,在这个时期周口市的发展更为注重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首先,跨过铁路发展川东工业基地(现周口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促进周商一体化发展;另外,启动周口东区建设,加强对淮阳和项城的辐射。4.3.2.2周口城市色彩应用城市色彩是一个广泛、综合的概念,其应用领域也具广泛性和综合性。因此,要制定出正确的城市色彩的应用对策,才能确保城市色彩的正确应用。(1)应把城市色彩规划纳入现行的城市整

7、体规划中,要有系统、科学、统一的设计,创造个性突出、生动美观的人居环境。城市建设部门还应从人的心理、生理和健康角度来考虑建筑物的外体涂色,将建筑物外体的城市色彩提高到与噪音、污染同等的重视程度来对待,把城市色彩有序地放入到城市景观中去。(2)城市色彩应符合地方特色,要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要尊重当地市民对城市色彩的传统喜好,要注意当地的历史文化的延续,用色彩来体现一个城市的风格和气质。(3)城市色彩的运用要有利于城市管理。城市管理除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外,还涉及到交通、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