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翻译到视听翻译——国内视听翻译实践的历史与现状探究

从电影翻译到视听翻译——国内视听翻译实践的历史与现状探究

ID:9139229

大小:8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9

从电影翻译到视听翻译——国内视听翻译实践的历史与现状探究_第1页
从电影翻译到视听翻译——国内视听翻译实践的历史与现状探究_第2页
从电影翻译到视听翻译——国内视听翻译实践的历史与现状探究_第3页
从电影翻译到视听翻译——国内视听翻译实践的历史与现状探究_第4页
从电影翻译到视听翻译——国内视听翻译实践的历史与现状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电影翻译到视听翻译——国内视听翻译实践的历史与现状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电影翻译到视听翻译一译实践的历史与现状探究内视听翻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本文通过历史描写的方法,按照视听产品传播媒介的发展,将国内视听翻译实践的发展过程分为电影翻译、影视翻译、盘带与电视翻译以及视听翻译四个阶段,并探宄各阶段视听翻译在文本来源、翻译模式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以期为国内视听翻译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关键词:电影翻译;影视翻译;视听翻译;字幕翻译;配音翻译;研宄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视听翻译。dweibo@163.涉及视觉和听觉两种符号转换的视听翻译(AVT),是伴随视听文本传播媒介的不断革新而演变而来的。视听翻译在我国的

2、出现最早是源于电影的引进:1896年(电影诞生次年)电影传入我国,视听翻译便随之开始。而后,在百余年的时间里,国内视听翻译伴随多种传播媒介的革新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规模和艺术水平方面,都远远领先于世界上许多国家(麻争旗,2005:275)O不过,相较于国内视听翻译活动的卓越成就,学术界对其发展历史的研究却十分贫乏,目前仅局限在电影和译制片的翻译史研宂上(柴梅萍,2006;顾铁军,2006:麻争旗,2005),甚少涉及其他视听产品的翻译史研宄,因而研宄结果不够全面,无法反映视听翻译实践在我W发展的全貌,也因此阻碍了视听翻

3、译研宄在我国的发展。理论来自实践,木文将对视听翻译实践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做一钩稽爬梳,以促进国内视听翻译研宄的发展。视听翻译的发展与技术革命,尤其与视听产品传播媒介的革新紧密相连,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往往给视听翻译带来范畴的扩展或改变。在我国,视听产品的主耍传播媒介电影、电视、盘带及网络和继出现,给视听翻译实践带来巨大影响。而据不同时期主流的传播媒介,我国的视听翻译实践可分为电影翻译、影视翻译、盘带与电视翻译及视听翻译四个阶段。1.电影翻译时期电影翻译在国内始于上世纪早期。因该时期国内视听文本的传播媒介只有电影,只存在电影翻译

4、,故称为电影翻译时期。电影翻译早期出现了包括“影片说明”、“现场U译”、“译意风”及“字幕翻译”等翻译模式,但配音译制(译制片)出现后,其优越性尽显,因而后来很快得以艳压群芳。电影传入我国始于法国人在上海徐园游艺会上放映的“西洋影戏”。当时上映的外国电影多为默片,通常附有外文字幕。为帮助观众理解,主要采用“影片说明”和“现场口译”等翻译方式。不过这些方式只为观众讲解影片大意,并不严谨。1920年后,国产电影事业开始崛起,对外国电影产生威胁。旧有的电影翻译方式不仅效率低下,iL效果差强人意。在此背景下,“字幕翻译”应运而生:据《电

5、影新作》(1994)记载,1922年上海的孔雀电影公司首创了外国影片译配屮文字幕的先例,到1933年春,中国放映的外国电影基本上都开始打印中文字幕。不过,当时的字幕翻译存在着译文不够准确,中英文字幕相互冲突等诸多问题。到1939年,电影翻译乂有了一次大的改进,开始出现“译意风”:观众可以通过影院座椅后的听简,收听译意风小姐自外文对白译成的中文。且随着观众需求的提高,译意风也从最初只译大概内容,发展到视剧情、分角色演绎人物性格和情绪,甚至讲解片中特有的电影语言(康乐,2007)。不过,译意风的弱点在于所有配音全由译意风小姐一人承担

6、,角色声音差异小,观众听来颇显单调,难以领略原片的艺术魅力。上世纪40年代末,我国的配音译制事业开始崭露头角:国内出现的首部中文配音电影是意大利影片《一舞难忘》,由意大利华侨王文涛等在意大利译制完成,并于1948年带回上海公映(佚名,1994)。不过,该影片是由华侨在国外译制而成,因而并不算我国自己的译制作品。我国出品的配音译制开山之作,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为东北电影厂)于1949年5月译制完成的前苏联电影《普通一兵》。该影片的成功译制,大大鼓舞了我国电影译制人员的信心。以其为肇始,以袁乃晨、陈叙一为代表的译制开创者开始筚路蓝

7、缕,共同为新中国的译制事业而奋斗。据记载,从1949年至1965年17年间,我国译制电影总数达到775部(麻争旗,2005:280),平均每年多达40多部。此时止值新中国初建,我国与社会主义国家交好,因此引进译制的电影主要来自前苏联及其他东欧、亚、非、拉美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1.影视翻译时期“影视翻译”在西方的对应名称为“FilmandTVTranslation”,是指对电影和电视两种媒介传播的视听作品进行的翻译。1958年,我国首座电视台一北京电视台开播,国内电视事业兴起,电视译制也随即欣然登场,开始与电影译制同台争辉,国内影

8、视翻译吋期到来。这一吋期我国视听翻译的对象已不再局限于电影,国外新闻、电视节目、纪录片等视听作品亦成为翻译的对象。但就翻译模式而言,配音译制在国内仍独占鳌头。2.1电影翻译国内电影翻译,以《普通一兵》的译制为始,在随后的17年中平稳发展,为丰富当吋人民群众的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