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的本然原理及治疗范围

中医推拿的本然原理及治疗范围

ID:9155287

大小:60.9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9

中医推拿的本然原理及治疗范围_第1页
中医推拿的本然原理及治疗范围_第2页
中医推拿的本然原理及治疗范围_第3页
中医推拿的本然原理及治疗范围_第4页
中医推拿的本然原理及治疗范围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推拿的本然原理及治疗范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医推拿的本然原理及治疗范一一由《金匮要略》的“三因致病”而联系国生谭鍈飞陈中付国兵(通讯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北京100078)推拿作为中医的一部分,其操作也应在中医理论框架指导下进行,就中医基木生理观而言,人之所有,不离气血,人体的正气(气血)木然的具有修复机体、维持机体良好运转的能力,推拿作用的发挥乃是通过手法作用于外形而引动气血的变化达到调理人体偏颇的目的,引即木于“人体脏腑气血之木能”,“襄退则恢复之,错乱则改正之,使之复归于正常”。运用推拿治病必须着眼于人体的气血盛袞虚实,其手法须得

2、根据人体气血虚实变化来调整,如此才能称为中医推拿。木文从《金匮要略》“三因致病”出发,结合推拿的基木作用特点,导出中医推拿的木然原理及治疗范围,即除外一些外伤、外科类的疾病,大多疾病都可以囊括在推拿的治疗范围之下,这些主治的疾病大致分为两类:一为内脏疾患,一为四肢外体经络疾患。【关键词】中医推拿;推拿原理;推拿治疗范围;【1R244.1B1003-5028(2015)5-0003-02推拿,乂称“按摩”,它在治病中的运用上可追溯到中医学产生之始,在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便可见到诸多膏摩推按之类的记载,而后,

3、扁鹊用之于虢太子“尸厥”之治也载于典籍。推拿在早期的中医学发展中,与针灸、砭、汤药一样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治疗疾病的众多手段之一,然而随着历史的推进,针、药渐至得到丰富的发展,而推拿却裹足难前而坠于野。尤其是置身于现代医学发展浪潮中,推拿如同整个中医学科一样陷入自证式发展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甚至在正规中医教材里,推拿与中医理论之间的联系也是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对中医的原理及治疗范围的论述也是在一种自我证明并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语言中呈现。笔者冋归中医理论根基,从《金匮要略》“三因致病”出发,结合推拿的基本作用特点,

4、导出中医推拿的本然原理及治疗范围,意图为中医推拿理论体系的重构打下基础。具体论述如下:1推拿定义1.1中医院校教材的定义在中医院校的《中医推拿学》教材中如此定义“推拿”:“推拿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它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0的。”[1]参阅各个版本,对此呈大致一样的解释,并在阐释其治疗的基本原理时,用上了现代的“功”、“能”““、“信息转换”等名词,具体叙述如下:“医生通过手法所产生的‘外力’,在患者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功……从而起到纠正解

5、剖位置的作用;这种功也可转换成各种能并深透到体内,改变其有关的系统内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2]。教材中关于推拿的作用原理及定义,大致描述推拿的两种用途:一是“纠正解剖位置”,即所谓理筋、正骨;一是“改变其有关的系统内能”,即治疗各种内科疾病。教材中用上当时最流行的物理学名词,但如此的自我证明式解释与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关联性却不强。1.2什么是中医推拿推拿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那么它必须在中医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手法治疗才能称为“中医推拿”。若满眼仅是肌肉的放松、粘连的解除等等,这样不但限制了推拿治疗范围

6、,更由于其指导的理念问题导致其名实不副。在中医推拿中有“所见即所能”的说法,即医者的认识到了什么程度,推拿疗效便就能随着提高到如何程度。比如,医者眼之所见为肌肉、骨骼、微循环、血管、神经等,那么他能做的便就只是放松肌肉、调理错位、松解粘连等,这也注定了他们只能大部分以局部操作为主,去寻找“具体”损伤的“病灶”,却难以理解有的医者只通过点按远端的“穴位”也可以达到相冋甚至更好的效果的原因,更难理解为何通过对推拿手法的变换来治疗各种看似不相干的脏腑杂病。因为后者眼里是气血、脏腑、经络,后者是中医推拿,前者至多能叫物理

7、疗法。所以若要弄明白中医推拿的原理及推拿如何治病,就得先明白中医学如何看待人体、如何看待疾病。2推拿的本然原理及治疗范围2.1传统中医看待疾病的角度关于疾病所由来,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言:“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这里还需要理清楚一个问题,即此所言“三因”与后世中医里的“三因”的区别。我们也看到后世对疾病的总结也有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等。我们不难发现后世总结病因多是向外界寻求,多

8、是着眼于外在的总结,然而外在的病因可以千千万万,却不能忽视疾病产生需要看人体正气的强弱这一必要条件。《内经》里认为人身气血的盛衰为疾病发生、进退的根本,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说法”。所以立足于本身正气的强弱来看疾病的发展,才是真正捷要之法,否则离开人体的正气谈病因则“流散无穷”。在《素问?调经论》冇云:“人之所冇者,血与气耳”、“五脏之道,皆出于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