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空间观差异及应对策略 毕业论文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空间观差异及应对策略 毕业论文

ID:9193374

大小:1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1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空间观差异及应对策略  毕业论文_第1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空间观差异及应对策略  毕业论文_第2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空间观差异及应对策略  毕业论文_第3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空间观差异及应对策略  毕业论文_第4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空间观差异及应对策略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空间观差异及应对策略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空间观差异及应对策略摘要: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语言交际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空间观。空间观在不同文化之间呈现出巨大差异。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对空间的需求和相关的交际规则也不同,因此极易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分析不同文化中的空间观念的差异及其根源,有利于了解文化差异,减少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障碍,从而推动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空间观;差异;根源1.0引言人们在直接的交际活动中,非语言手段传播的信息远远超过了语言传达的信息。在实际交际中,只有35%的信息是通过语言交际完成的,而其余65%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交际完成的(Clarke

2、tal,1975:451)。在非语言交际中,最容易引发争议的就是不同文化中对空间利用的不同。霍尔(Hall,1991)认为,空间的变化可以影响交际,起到加强交际的效果,甚至还可以超越言语的作用。但各种文化对空间的态度却大不相同。本文通过比较中美两种文化背景下人们空间观的差异,分析其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从而适应跨文化交际的需要。2.0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空间因素当人们提到跨文化交际,一般想到的是语言交际,即书面语和口头语,往往忽视了非语言交际,诸如眼神、手势、时间观、空间观等具有信息意义的各种综合手段。非语言交际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空间观。空

3、间观念和近体学理论是霍尔在上个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1959年,他出版了影响深远的《无声的语言》一书,书中以“空间会说话”(Spacespeaks)为题对这一理论做了精辟的论述,首次详细论述了人类的空间关系及个人领地要求。人的空间观念是后天习得的。空间观渗透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传统、禁忌、环境、习惯、风俗、价值观和信仰,它构成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并在不同文化之间呈现出巨大差异。文化不同,人们对空间的需求和与空间相关的交际规则不同,有关空间的使用价值观念也不同,因此也极容易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因此,我们需要充分理解不同文化的空间观,从而有效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1.0中美空

4、间观差异的表现人类学家、非语言交际研究的先驱霍尔指出,不同文化的人们有不同的处理空间关系的方法。如果他们的空间概念不同,他们就可能不知不觉地冒犯对方。此外,空间行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化内涵决定的,因此它具有令人无法察觉的,超越个人意识控制之外的特点(张瑜,1998:140)。当不同文化的交际产生误解时,人们通常把它归因于性格因素,责备“那些外国人”,说他们粗鲁、马虎、或者霸道,而忽视了真正的原因———双方处在两种不同的空间行为体系中。这正是中美两个民族在空间交际中会出现的情况。本文拟从领域性、体距和个人空间分析中美两种文化背景下的空间观念差异,从而探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减少跨文

5、化交际的失误。3.1领域性霍尔对空间(或领域)是这样下定义的:空间(领域)是一种生物宣称一定区域应属于自己,然后占有、使用、并保卫这一区域,以防同类及外类的入侵(Hall,1991:47)。美国人对空间领域的需求是相当大的。他们对家庭生活、工作环境和公共场所都明确划分并坚决维护自己的领地范围。霍尔教授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美国人的空间要求:大多数美国妇女对她们的厨房有强烈的领域感,甚至一位母亲未经邀请或允许走进她女儿的厨房洗盘子也会惹恼她女儿。厨房决定了“谁主宰这个家”。女儿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厨房,就会永远地受制于能自由进入这个厨房的其他女人。其次,美国人在工作环境和公共场所中也

6、要求建立自己的个人领域,来满足自己的空间需求。在工作中,美国人将办公桌视为每个人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而在图书馆、车站、公园长凳上等公共场所也非常重视临时的“个人领域”。而中国人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空间观。稠密的人口使得中国人对空间的需求远低于美国人。中国传统上以“四世同堂”为荣,家庭成员之间并不像美国家庭维护各自“领域”的程度强烈。而在工作和公共场所中,中国人也习惯了同他人公用空间,例如在十分拥挤的公交车上,中国人也能表现出理解和容忍。3.2个人空间和体距所谓个人空间是指一个人与另外的人之间保持的空间和距离。它是无形的,却是实际存在的。霍尔根据人际间亲昵和疏远程度划将空间距离分为四种:

7、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场合)距离(肖莉艳,2013:306)。美国人认为公共场合不宜保持亲密距离。英语国家的人在一起时,如果有外人走进18英寸的范围,即使是在大庭广众之中,也一定会被看成是一种侵扰。例如,美国人在拥挤的场合下不得不和他人靠的很近时,往往保持十分紧张的姿势,将双手紧贴身体,眼睛看着电梯的顶部,或者看着别的地方,避免和周围人的视线有所接触。所以来华旅游的美国人在售票处和车站看到人山人海的景象往往感到无所适从。然而中国人的个人距离和社交距离很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