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怎么成了村庄杀手资料

城镇化怎么成了村庄杀手资料

ID:9209239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2

城镇化怎么成了村庄杀手资料_第1页
城镇化怎么成了村庄杀手资料_第2页
城镇化怎么成了村庄杀手资料_第3页
城镇化怎么成了村庄杀手资料_第4页
城镇化怎么成了村庄杀手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镇化怎么成了村庄杀手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镇化怎么成了村庄杀手"随着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和交通便利的城镇转移,一些曾经热闹的村落人去楼空,甚至名存实亡。有报道披露,最近10年来,我国每天有近百个村庄消亡。  这些空心村何去何从?如何处置闲置荒废的土地和房产资源?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在湖北、安徽、云南等地进行调研。  外面20元一袋的水泥,背进山人工费就要120元  5月10日清晨五点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沿渡河镇汗石村村民张玉山起床就给孙子准备早饭。张玉山的两个儿子和儿媳都在浙江温州打工,家中只剩他和老伴儿还有两个6岁的孙子。  汗石村位于沿渡河镇西部,距镇政府15公里,一路都是蜿蜒崎岖的盘山

2、公路,辖11个自然村共有居民404户1316人。“村里在外打工的有400多人,壮劳力基本上都在外边。”村主任谭明龙说,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而外出务工基本能占到全年收入的70%。  从外观来看,汗石村很气派,一水儿的三层楼房,青瓦白墙、雕花格窗。64岁的张玉山对现在的日子很满意:“现在我家的房子有240多平方米,还靠着公路,出行很方便。”而在两年前,老张一家8口挤住在土坯房里,离现址要走10公里公路和25公里山路。“山路难走得很,出行全靠肩扛人抬,就连吃的水都要靠人背。”  “我们做过测算,修路的成本一公里要50多万元,镇和村根本无法承担;修路过程中要开挖山体、砍伐

3、森林,势必对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造成破坏。即使公路修通了,由于土地贫瘠、信息闭塞,群众发家致富的难度也很大。”沿渡河镇党委书记黄祖贵说。  经反复研究,沿渡河镇决定对有搬迁意向的农户重新选址、统一规划、生态搬迁、集中安置。从2010年11月起,镇党委、政府整合发改、交通、扶贫、旅游、水利等部门资金2514万元,引导27户边远地区的农民搬迁安置。  为了让农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镇里出面帮移民协调山林和土地,每户可免费拥有0.3亩菜园地、0.4亩责任田;积极引导农户开办农家乐,验收后每户奖励1万元,目前全村已累计接待游客3000余人;依托茶叶专业合作社,引进茶叶公司,农业服务中

4、心免费送技术送服务送树苗,现在已经发展茶园800亩。  搬迁后,房子新了,出行方便了,但也面临问题。首先,是原来的房屋和土地的废弃。谭明龙以前住在龙潭河,到新家要走4公里山路。“原来的房子都是旧房,本来就不愿意住了,搬上来后基本算是废弃了。”谭明龙说,他家原来的8亩多地也都不种了,“我、老伴儿还有儿媳妇现在专心做农家乐,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净赚200元,比种地强多了。”  和谭明龙不同,张玉山把自己的6亩多地种上了杉树和松树,加起来有将近3000棵。“按现在的行情,等成材后能有四五十万的收入。”老张沮丧地说,“但其实我并没抱多大希望,因为路太难走了,外边的水泥20元一袋,可背进山的人工费

5、就要120元。我这些树,就像埋在土里的金元宝,能看不能花。”记者付文  要是人都走了,村子就死了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大屯镇倮莫村是个彝族自然村,人均耕地不多,村中壮劳力基本都在外打工。不少家庭都是老人孩子留守,房子常年无人照管,年久失修,几近危房。有的村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进城意愿强烈,甚至有的富裕户已经在蒙自、个旧城里购房。  “这样下去,村子人就越来越少了。”村民小组组长马永说,“要是人都走了,村子就死了。”  一方面是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诉求,另一方面是村庄生命的延续。要想一起解决,并不容易。  倮莫村虽然仅是个刚过百户、不足500人的小村落,但由于地处滇南城市群中

6、心片区,距离个旧市和蒙自市市区都仅有15公里左右,加上交通便利,发展条件得天独厚。马永分析:“交通便利有助于招商引资发展产业,靠近城市可以发展乡村旅游。”  “老百姓都很支持,像征地拆迁等事情在别的村未必干得了,但在我们村子没阻力。”马永说。  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宅基地价值不大,即便是开发成小区住宅也常常是“一锤子买卖”,靠卖地短时间能获得暴利,长期看却毁掉了村子。  村庄改造,还得靠整体开发。  盖套200多平方米的别墅,村民得花多少钱?答案是6万元。“每家6万再加上老宅基地就可以换别墅。”全村已经有近30户居民搬入新村,还有70多户村民的别墅将竣工。  事实上,老宅基地严格来说所有权

7、并未变更。“村中宅基地交给村里统一开发,我们以宅基地作价入股村集体,到时候还能分红。”一位姓苏的村民告诉记者,村里引入新企业后,光是租金就是不小的数目,村民还能到村中企业去务工。  “彝族刺绣、烤酒,村里创造条件让村民喜欢什么就能做什么。”马永说,“村旁就有一个天然湖泊,不少留守村民还种植蔬菜,我们的彝族文化保存得也不错,加上距离两个市区都不远,开发条件还是很优越的。”  目前,倮莫村正在改造村里的天然湖泊,建设彝家乐,培育休闲旅游观光和特色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