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弓结构破坏的法医临床鉴定方法

足弓结构破坏的法医临床鉴定方法

ID:9225422

大小:404.3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23

足弓结构破坏的法医临床鉴定方法_第1页
足弓结构破坏的法医临床鉴定方法_第2页
足弓结构破坏的法医临床鉴定方法_第3页
足弓结构破坏的法医临床鉴定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足弓结构破坏的法医临床鉴定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湖南融城司法鉴定中心编印2015年第2期总第2期【经验交流】足弓结构破坏的法医临床鉴定方法湖南融城司法鉴定中心临床法医专家组(湖南湘潭411100)足弓破坏是指足损伤致跗、跖骨骨折愈合后残。但是由于有些鉴定人对足弓结构破坏的后果足弓X线测量值背离临床医学参考值和/或维持认识不足,较易忽视足弓结构破坏的情况,影响足弓功能作用的肌肉、韧带严重损伤(挛缩、毁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因此,在法医临床鉴定中,损、缺失),包括扁平足、高弓足等[1]。科学地判断是否有足弓结构破坏、成因及与外伤在鉴定工作中,经常遇到足部损伤的被鉴定的关系,确定足弓结构破坏的程度是评定伤残的关键。1确定足部是否有外伤足外伤多

2、是因为直接暴力所致,交通事故占多数。在鉴定时,应重点了解:1.足踝部遭受外力损伤的情况及致伤工具、致伤方式等;2.受伤当时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见和临床治疗经过;3.损伤后遗症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动态变化情况。足部有外伤并不一定造成足弓结构的破坏,人,需要确定是否有足弓结构破坏及破坏程度。只有损伤了足弓的骨性结构或维持足弓结构稳足弓的骨性结构是由跖骨和跗骨组成,跖骨和跗定的相关组织才有可能影响足弓。因此,在判定骨骨折可造成足弓结构破坏,因足部关节囊、韧足部外伤时,应考虑是否有造成足弓结构破坏的带、肌肉、筋膜等维持足弓结构的稳定,如足部病理基础,注意收集和观察相关临床表现。软组织损

3、伤,虽然没有跖骨和跗骨骨折,也可以2判定是否存在足弓结构破坏使足弓结构受到破坏。足弓是人体直立、行走及负重时的装置,其在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评定中,依足弓弹性能缓冲地面对身体所产生的震荡,同时还有结构破坏的程度不同,可分别评定为7-10级伤保护足底血管、神经免受压迫的作用。当足弓的残,在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评定中,可根结构发育不良或受损,可引起足弓塌陷,导致扁据“跖骨或跗骨骨折影响足弓者”评定为九级伤平足,从而致不能长距离行走、长时间直立。足弓是由跗骨与跖骨借韧带、关节连结而成,足弓可分内、外侧纵弓及横弓。2.1内侧纵弓较高,由跟骨、距骨、足舟骨、第1~3楔骨和第1~3跖骨及其间

4、的连结共同构成。主要由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足底方肌、足底腱膜及跟舟足底韧带等结构所维持。2.2外侧纵弓较低,由跟骨、骰骨、第4、5跖骨及其间的连结共同构成。主要由腓骨长肌2.4根据对足弓结构的复习,我们在鉴定健、足底长韧带及跟骰足底韧带等结构所维持。时应注意:2.4.1通过询问,了解是否存在足弓结构破坏临床症状。足弓结构破坏临床症状有:(1)久立或劳累后足部发热、发酸、足部不同程度肿胀;(2)重者足部疼痛、不能久立,行走、跑跳不便,甚至困难,吸收震荡的能力减弱甚至消失;(3)有时自己发现足弓降低或消失。2.4.2通过查体,观察足及足弓的外观变化,应双侧对比。通常取坐位和立位。2.3

5、横弓由骰骨、第1~3楔骨、第1~5坐位时,受检者坐于检查床,双足悬空。观跖骨的基底部及其间的连结共同构成,又可分为察其在非负重状态的足及足弓的情况,主要观察横弓前部及横弓后部。主要由腓骨长肌腱、胫骨足部是否肿胀,足底是否扁平、畸形,检查踝关前肌腱及拇收肌横头等结构所维持。节、足内翻、足外翻,跖趾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及正常足横弓在前足单独负重,后跟略抬起时足部活动时的肌肉力量。确定最明确的压痛点。下塌,但仍有一定的弧度,此时内外侧跖骨头负立位时,受检者赤脚站立着地。重点观察其重略大于中央跖骨头。在步态推进阶段,外侧跖在负体重状态的足及足弓的外形是否有改变、两骨头渐抬,负重向内侧漂移,足横弓弧

6、顶,通常足内、外侧纵弓与地面的关系,必要时可作足印是第二跖骨头向前、下压低,开始承担仅次于第检查;观察其是否有前足外展、后足内翻,内踝一跖骨头的负重。是否特别是隆起;还可观察其步态、检查鞋底磨足底各点的负重是个动态过程,在推进阶损情况等。段,足横弓前倾,较长的中央跖骨头承重增加,足弓结构破坏,包括扁平足和高弓足,根据此时达到其承重高峰,因此,五个跖骨头均是重部位和程度,会有相应的表现。如拇外翻、扁平要的负重结构。[2]足、跖骨痛、跖骨头下胼胝体等。23判断足弓结构破坏是否本次外伤造成关节最低点;(5)第5跖骨头与水平线接触最低点。扁平足的病因包括:(1)遗传因素;(2)先天性4.4测量

7、并记录足骨畸形;(3)足部外伤或慢性劳损;(4)足内在肌(1)内侧纵弓角:∠②①③;或外在肌力弱或麻痹、痉挛。临床上分为姿势性参考值:113-130°。平足症和痉挛性平足症。临床表现主要为久站或(2)外侧纵弓角:∠②④⑤;行走时足部疼痛或不适,站立时跟外翻、足扁平、参考值:130-150°。前足外展,舟骨结节处肿胀压痛,休息减轻,晚(3)前弓角:∠②⑤④;参考值:13°以上。期发展为痉挛性平足,并可引起骨性关节炎并发(4)后弓角:∠④⑤②。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