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包容”的张掖湿地文化 毕业论文

“和美、包容”的张掖湿地文化 毕业论文

ID:9233069

大小:20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24

“和美、包容”的张掖湿地文化  毕业论文_第1页
“和美、包容”的张掖湿地文化  毕业论文_第2页
“和美、包容”的张掖湿地文化  毕业论文_第3页
“和美、包容”的张掖湿地文化  毕业论文_第4页
“和美、包容”的张掖湿地文化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美、包容”的张掖湿地文化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和美、包容”的张掖湿地文化AndtheinclusionofZhangyewetlandculture目录内容摘要……………………………………………………(Ⅰ)正文目录……………………………………………………(Ⅱ)注释………………………………………………………(Ⅲ)参考文献……………………………………………………(Ⅳ)附录………………………………………………………(Ⅴ)后记(致谢)………………………………………………(Ⅵ)10“和美、包容”的张掖湿地文化【中文摘要】湿地作为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

2、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它为人类生产、生活与休闲提供了多种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生命繁衍和文明发祥的起源地。追溯张掖文明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河西先民游牧耕读的生活方式,赋予了黑河湿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形态,在这里多名族的和美与多种文化的包容,使之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人文湿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诗人罗家伦在观瞻张掖后的感叹成为对这个城市最美好的赞许。本文从张掖的过去到现在分,分两大部分,一是张掖历史上的湿地文化;而是今天湿地文化的反思,追寻张掖湿地

3、文化的源远。【关键词】:张掖湿地湿地文化和谐包容10引言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关系最密切的可能就是湿地。如果用文学的眼光再来看自然,湿地就像是地球写给自己的一首长诗。今天,文明向它的来处溯源,为湿地留出空间,让大地的抒情延续……文明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大自然的馈赠。湿地作为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它为人类生产、生活与休闲提供了多种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生命繁延和文明发祥的起源地。社会学家和文化学家将这一文明形态称之为“水生文明”。一.湿地是生命的摇篮,

4、文明的发源地,文化传承的载体。1.生命的摇篮。湿地是指常年积水和过湿的土地,是指水在环境和动植物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区域,其地下水通常接近或达到地表,或地表被浅水覆盖。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环境之一,它是生物多样性摇篮。无数的动植物种依靠湿地提供的水和初级生产力而生存。湿地养育了高度集中的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无脊椎物种,也是植物遗传物质的重要储存地。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张

5、掖地势低平,形如盆地,黑河的地下径流汇聚这里,形成了苇溪连片、山光倒映的水韵之城,如同民谚所说:“甘州不干水池塘”。据史料载,明清时城内水湖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一,城区东、南、西、北均有湖泊环绕,由南而北,从甘泉至又一园(今甘泉公园),城中之湖穿城而过,古人曾有诗赞:“水天相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这更加印证了旧时甘州湿地的原生态面目。张掖黑河湿地是河西走廊独特而宝贵的自然资源。黑河流域中、上游21万公顷的水源涵养湿地,是黑河径流产生和维系的重要生态要素,黑河37亿多立方米的径流量,决定着13

6、万多平方公里流域内500多万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区域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湿地植物45科124属195种;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黑鹳等4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大天鹅等18种,国家“三有”鸟类60余种。2.孕育文明的发源地湿地,自然与人文结合,其内涵的多样性为构建独特的课程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湿地,多元与共生结合,暗含着和谐相融的意境。10湿地作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承担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考察世界历史,就会发现许多文化、文明圣地大都发源于湿地,经济中心发源于湿地周边。在远古时代,生产力

7、水平低下的现状迫使人们不得不依赖气候适宜、水源充沛、土地肥沃的自然环境来耕作生息,聚合部落。世界上许多河流、平原湿地都为养育古代文明提供了这样一个可靠的栖息地,成为孕育人类古老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哺育了华夏文明、尼罗河哺育了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哺育了古巴比仑文明等等。纵观古今,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国家、许多城市都是傍依河流、海滨、湖泊、沼泽发展起来的。因此,有的历史学家把湿地资源称之为“历史的哺育之地和教养之家”。看待文明的辙迹时就会明白,战争会让朝代更替,但决定一个地区文明能否延续发展的因素依旧

8、是自然资源。只要自然资源没有遭到破坏,历史总会前进。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湿地,它就不仅仅是一片池塘、沼泽、湖泊或河流的自然状态了,几千年来,先民们都是“逐水草而居”,在与湿地的相互依存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创造了文明和文化。追溯张掖文明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河西先民游牧耕读的生活方式,赋予了黑河湿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形态,使之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人文湿地”,各民族的包容与和谐相处是发展的根本。张现存的隋代木塔、西夏大佛、明代钟楼、绝世金经等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折射出张掖灿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