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2书愤 word版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2书愤 word版

ID:9259991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25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2书愤 word版_第1页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2书愤 word版_第2页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2书愤 word版_第3页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2书愤 word版_第4页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2书愤 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2书愤 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书愤课标要求考纲要求1 了解诗歌基本特征,以此分析理解作品 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根据语境揣摩含义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收获独特的情感体验 4、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教学目标:1、准确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赏析《书愤》,掌握从语言和意象等方面赏析古诗的基本方法3、通过对内容、语言等方面的赏析,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继承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颔联的分析,赏析诗歌意象。2、理解诗歌语言,准确把握作者情感。【预

2、习案】一、知人论世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常常谈论国难国耻以至痛哭流泪,饭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关系,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他的老师也都是有骨气的人。(家庭环境的熏陶)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他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从小饱受战乱的苦难,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国难伴其一生)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

3、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朝廷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挤。家庭的教育,使陆

4、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二、背景介绍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

5、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三、课文诵读指导学生先听录音朗诵,然后集体朗读课文,再分组读、集体齐读。四、诗题解读教师明确:书:即书写,愤:愤懑、悲愤。两个字合起来,即:写写我心中的愤懑。五、整体感知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前四句概括了

6、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又妙在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我的疑惑:【探究案】1、诗人“书”了哪些事?2、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平?或忧愤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点拨)3、《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学生讨论,教师点拨)4、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训

7、练案】《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的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这首诗是《书愤》的同期作,但风格不同:《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读这首诗的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有感慨兼自嘲意,但不是真的嘲笑自己,而是嘲讽当时的官场;中间两联要读得轻快,然而不是真有闲情逸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