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案设计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

ID:9268367

大小:42.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4-25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_第1页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_第2页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_第3页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_第4页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文是托物言志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全文的思路都很清晰易懂,至于政治背景,学生明了即可,无需多讲,学习本文主要进行散文欣赏,着重赏析托物言志的写法。二、学生

2、分析: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已初步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8/18精品文档初三学生已阅读了《荔枝蜜》,对托物言志的写法有所了解。据调查,学生对文中白杨树的形象、气质较感兴趣,对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有进一步探究、运用的兴趣。三、设计理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优美,感情强烈的散文,因此在目标设置时,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

3、方式,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因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主动提问,带着问题进课堂,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与交流。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情感,通过范例,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上同化或渗化。学习需要自主建构,自主建构需要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的能力。首先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示白杨树的直观形象,配合课文朗诵,刺激学生视觉和听觉器官,激情导趣,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的动机。再从网上下载某种植物的形象,引发学生的联想力,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自觉、主动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四

4、、教学设想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8/18精品文档本文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12345白杨礼赞茅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本文运用象征和托物抒情的手法。学习本文结构严谨的散文特点。赏析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方法与措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文章的线索,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内容。情感与价值观: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军民以及中华民族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意志”,并予以继承和发扬。教学过程

5、:一、导入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8/18精品文档白杨树是我们生活中极常见的一种树种,那么,它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欣赏茅盾先生的散文《白杨礼赞》,看看在作家的笔下它又有什么特点呢,作者赋予它怎样的内涵呢?二、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茅盾,现代作家,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茅盾一生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虹》、《子夜》等。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

6、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突出业绩。本文写于20世纪40年代初。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从1939年到1941年已先后发动两次反共高潮。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战斗,粉碎敌人的扫荡,巩固并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作者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8/18精品文档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因此写了这篇文章,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地讴歌了他们。三、整体感知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因为它“不平凡”。“不平凡”既是作者抒发

7、赞美之情的基础,又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请找出含有“不平凡”的相关段落和句子,并加以比较,看句式和内容有哪些变化,有何作用?——1、4、6、8段。文章以相似而有变化的句式表达相近而又有变化的内容,串联起文章的结构,首尾严密呼应,内容又巧妙地得以深化。四、文本解读,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白杨树的不平凡?——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内在气质。2、作者抓住黄土高原哪些特点加以描写?意图是什么?面对此景作者的感受如何?有何作用?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8/18精品文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