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神威台遗址发掘简报

长城神威台遗址发掘简报

ID:9280792

大小:3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26

长城神威台遗址发掘简报_第1页
长城神威台遗址发掘简报_第2页
长城神威台遗址发掘简报_第3页
长城神威台遗址发掘简报_第4页
长城神威台遗址发掘简报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城神威台遗址发掘简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长城神威台遗址发掘简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家口市文管处万全县文保所张北县文保所为配合张石高速公路工程,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当地文物部门,于2004年9月19-2004年11月3日对万里长城附属建筑——黑风口神威台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兹将此次发掘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了望台遗址位于万全与张北县交界处(图一),地属万全县膳房堡乡,海拔1561米。坝上坝下交界,为东西向坝头所在,坝上呈近平原地貌,间有浅山、丘陵和河道谷地。自坝上向南地势渐高,至坝头呈东西向山脊状,向南坝下地势骤降。了望台所处坝头地名野狐岭。野狐岭东西绵延5华里,其东、西各为隘口,东面隘口名黑风口,其北

2、习称狼窝沟。西隘口处有野狐岭台,东隘口处有神威台。此次发掘长城了望台即为神威台,是长城的重要关隘。8此段长城东西向,神威台东侧为南北向207国道,西侧为古道。神威台附近地势最低,向东西两侧地势渐高。长城依坝头山势而建,蜿蜒于山脊上。东西长城为玄武岩垒砌而成,坍塌严重。墙体断面呈梯形,底宽约15米、顶宽约6米、残高1.5——2.5米。了望台为一近方形高台,分基座和其上台体及基座南部马倒三部分,基座原与东西长城相连,东西两侧为后代挖断,基座南北宽29米,东西残宽30米,向上渐收。顶部台体平面呈方形,边长10米。马道南北向,位于基座南面,坡度较缓。基座和台体存高16米。基座下为自然山体。为便于口

3、内、口外交往,雍正二年奉开,神威台西侧已开凿一豁口,并设有木栅栏,致使台体与西连长城断开①。东连长城处于日军侵华时开挖了一条公路,即今207国道所在。此台现已成为左右皆断而与东西长城不相连属的孤台。此次共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发掘基座、台体和马道,并对重要遗迹进行了解剖。发现了百余件珍贵文物,清楚了神威台的形制结构,明确了其独特的军事性质。二形制结构由于受风雨浸蚀,人为及战争的破坏,此台四周包墙及台体上部破坏严重,台体北侧、东侧破坏尤甚,但其轮廓依然清晰。以下对基座、台体和马道(图二)分别介绍。1、基座8此台地处隘口处,其地基为东南侧山体向西北延伸的余脉,呈坡状南高北低。先土石混夯内胎,

4、局部包土夯墙,再通体包砖石。由于地势,基座北面相对高度8.1米,南面5.5米,底南北阔29.5米,顶部南北宽15米。此段基体除自然山体地基部分外,均为三合土水平夯筑而成,夯层厚0.1—0.2米不等,夯层清楚,长方形夯窝,平面0.12×0.13米,深0.03—0.05米。基座用粘土、石子、白灰混合而成的三合土混夯内胎,外以分块板筑法夯成上窄下宽的梯形包墙。板墙上宽0.7.—0.8米,下宽1.5米,厚0.20米,高度各依地势。墙体南缓北陡,北侧倾角约80°,南侧4级墙体,逐级内收。南包墙平地夯基,白灰较多,基础厚0.1米,伸出墙体1米外。包石坐于地基上,南侧由下至上共有4级包石,逐级收缩,呈台

5、阶状。阶宽0.8米。基部包石上残存砌砖6层,砖规格为0.36×0.18×0.09米,砌砖残高0.4米,残宽0.5米,两顺一丁错缝叠砌,条砖以白灰泥砌筑,外抹平缝,内罐灰浆(图四)。包石就地取材,并加工雕凿。北侧在自然山体之上以石块堆砌成高1.5米的护坡,上接北夯墙外的毛石包墙。北包石墙为三层大毛石下压一层薄但厚度均匀块石,块石主要起压缝与取平的作用,石墙上部缺失,残墙高18米(图三)。此段墙体坡度较大,以增加墙体的坚固性。墙体顶部北边残存铺地砖一层,现存不太规整,但大体可辨为两顺两丁平砌,应是当时的城墙顶面。垛口与女儿墙现已无存。东西与两侧长城相连部分破坏严重,明显残断。2、台体整个台体坐

6、落于基座上,台体基础东西长10.8米,宽11米。结构同基体基本相似,土石混夯,只是台体内用毛石砌一馒头形内核,外包土夯墙,其外依次包砖、包石。其上部已被破坏,情况不详。整个台体在建造的过程中,在基座达到一定高度,便开始垒石块,选择表面光滑的石头堆砌,以泥浆灌缝,形成穹庐状,底径3米,高4.3米。其外板筑四周土围。西侧共有3道土围墙平行,厚1.8米(图五)。东侧已破坏,估计与西侧对称。北侧与南侧各有一道包墙,其相对较厚,底宽1米,顶宽0.8米。夯墙外四周平砌五层经过雕凿的规整条石,坐于0.1米厚的奠基石上,共高1.8米(图五)。其上砌砖墙,多用顶砖相砌,现残存砌砖最多6层。北墙较厚约1米,余

7、皆厚50厘米。西墙在中间基石顶面之上砌一石凿滴水,并以此为中心(图五),向两边呈圆弧状收缩,推测东墙也应是类似的结构;北侧砖墙残存包砖6层,残高约0.45米(图三、图四);南墙残存3至8层包砖,残高0.4米;其磨痕明显,中部有两小窝,类似脚窝8石基之外又是土石混夯结构,共有三层石头,中间两大层夯土,应为加固台体基础用。另在台体上残存一砖铺面,与台体基础石顶面在同一水平面。在此砖铺面上靠近台核处有两个砖墩,一靠近北墙,起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