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槽-台学说到板块学说

从槽-台学说到板块学说

ID:9311267

大小:138.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4-27

从槽-台学说到板块学说_第1页
从槽-台学说到板块学说_第2页
从槽-台学说到板块学说_第3页
从槽-台学说到板块学说_第4页
从槽-台学说到板块学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槽-台学说到板块学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克拉通  克拉通  craton  地壳上长期稳定的构造单元,即地壳中长期不受造山运动影响,只受造陆运动发生变形的相对稳定部分。“W.H.施蒂勒1936年提出,作为与造山带相对应的地壳稳定地区。克拉通一词源于希腊语Kratos,意为强度。1921年柯柏称之为“kratogen”,1936年施蒂勒改称“kraton”,当时还划分出高克拉通和低克拉通,分别对应于大陆和大洋盆地,由于后来已证实大洋是活动的年轻地壳,今克拉通一词仅用于大陆地区,是地盾和地台的统称。地盾  地盾shield  克拉通中前震旦纪或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大面积出露的地区。E.修斯1888年提出。地盾

2、具平坦但凸出的地表形态,其周围被有平缓盖层的地台围绕而呈现出地盾形态。世界著名的地盾有加拿大地盾、波罗的地盾等。由于地盾出露的岩石均属太古宙和元古宙,对地盾岩石组分、变形和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提供地球演化早期历史的信息。沉积盖层在地盾上的缺失往往是后期剥蚀的结果,所以地盾在地质构造性质上与地台并无本质差别,代表地台中相对隆起部分,两者的关系是过渡的。地台  地台  platform  大陆上自形成以后未再遭受强烈褶皱的稳定地区。曾称陆台。1885年由E.修斯提出。在地槽地台学说中,地台是与地槽相对应的地壳稳定构造单元,以含有未变质的沉积

3、盖层区别于地盾。  地台具有双层结构,即由基底和盖层构成。基底由前震旦纪或前寒武纪的巨厚已变质的沉积岩系与火山岩组成,构造复杂,一般遭受过较强的区域变质作用。基底岩石建造序列属地槽型。盖层由震旦纪或寒武纪以来的沉积岩系组成,其厚度一般不超过1000~2000米,未经受区域变质作用。其沉积物组成地台型建造序列。盖层与基底以角度不整合接触。地台的主要特征有:①形态上呈等轴状,面积一般超过数十万平方千米,地貌反差小。②沉积建造多由高成熟度、分选良好的浅海或陆相地层组成,厚度不大但分布广泛,地层成席状体,对比性良好,有石英砂岩建造、粘土铁质建造、碳酸盐建造等。③岩浆活动

4、微弱,以大面积的陆相溢流玄武岩为特征。④构造变形弱,多发育短轴背斜和盆地;⑤盛产石油、煤等能源和其他沉积矿产。  地台内部按沉积盖层的发育及变形情况可划分出3种次级构造单元:台背斜,是地台上的相对隆起区,盖层厚度小;台向斜,是地台上相对坳陷区,盖层厚度大;台褶带,是地台上构造性质相对最活动的带,地层厚度大,其中并可出现线状褶皱和断裂。准地台  地质学上地槽-地台学说中所划地台的一种,与正地台相对。  准地台是活动性比较大的地台,它的基底硬化程度一般较低,盖层厚度较大,在地台的发展过程中有显著而广泛的褶皱和断裂运动以及规模较大的中酸性岩浆活动。  代表:中朝准地台

5、、扬子准地台。  但关于地台类型的划分及根据,又有不同的看法,在准地台与正地台的本质区别方面存在争议。  虽然地槽-地台学说在地质学界的统治地位已经让于板块构造学说,但关于地台的说法仍保留下来。地槽  地槽  geosyncline  地壳上的槽形坳陷。在地槽地台学说中是与稳定的克拉通或地台相对立而存在的强烈构造活动带,二者构成地壳的两种基本构造单元。由美国地质学家J.霍尔与J.D.丹纳于1859和1873年先后提出。曾译作大地向斜。  地槽具有以下特征:①呈长条状分布于大陆边缘或二大陆之间,宽可达上百千米,延伸可达上千千米。②具有特征性的沉积建造并组成地槽型建

6、造序列,如硬砂岩建造、复理石建造、硅质-火山岩建造、磨拉石建造等,沉积厚度巨大。③广泛发育强烈的岩浆活动,有细碧-角斑质火山喷发,中、酸性岩浆浅成活动和玄武岩喷发等。④构造变形强烈,普遍发育褶皱和逆冲断层推覆构造等。⑤区域变质作用发育。⑥具有成矿专属性,如与中、酸性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铁、钨、锡矿,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铬、镍矿等。⑦地球物理场特点是具有呈现条带状分布的重、磁异常以及高热流值的地热分布。  按W.H.施蒂勒的分类,地槽有位于克拉通或地台边缘的正地槽和位于克拉通或地台内部的准地槽二类,其中正地槽又有近克拉通侧、且很少火山活动的冒地槽和远离克拉通、火山活

7、动强烈的优地槽之分。准地槽相对于正地槽,其活动性较弱。J.奥布英1965年指出,优地槽与冒地槽往往成对出现,构成地槽偶,地槽演化后期的造山活动都是从靠大洋一侧的优地槽开始,逐渐向冒地槽推进的,是为地槽的极性,地槽偶和地槽极性的研究对于恢复古大陆边缘格局和演化是非常重要的。  地槽从其开始发育到最后封闭大致经历了以下演化阶段:广泛接受沉积的地槽坳陷阶段;强烈构造变形形成褶皱带并逐渐抬升的造山阶段;褶皱带全面隆起、地槽封闭的后造山阶段。这3个阶段构成了地槽发展全过程的构造旋回,至此地槽转化为稳定的地台。从板块构造学观点看,地槽总体上与大陆边缘的大陆坡相当,但并不相同

8、。地槽的演化反映了洋陆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