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ID:9312943

大小:13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4-27

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研究_第1页
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研究_第2页
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研究_第3页
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研究_第4页
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研究Financial6><#00aa00'>Viewi金融视线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研究李宸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000摘要:股利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对监管对象、债权人还有股东等许多方面的利益有诸多影响,它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进程关系密切,在特定时间也会我国整体股市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制定具有现实性和有效性的股利政策,有利于推动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具有数量少,市场总价值占比高的特点,通过分析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

2、讨如何完善我国具体股利分配等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现金股利;金融上市公司;分配政策一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现状(一)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总体描述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大致包括银行类公司、证券类公司、保险类公司、信托类公司。截至2015年6月末,我国上市公司共2802家,其中金融类上市公司共计46家,仅占1.61%,其中,银行类上市公司数量为l6家,证券类为22家,保险类4家,信托类有4家。A股上市公司与金融类上市公司数量比值。其中2015年A股百强上市公司总市值与人百强金融类上市公司市值比值超过一半。金融类上市公司尽管在数量

3、上仅占所有沪深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61%,占比极小,但是从总市值及流通市值等指标来看,金融类上市占比高,从此看出金融类上市公司是我国证券市场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二)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式现状分析1、分配方式很多,现金股利为主。采用负债股利和财产股利的支付方式没有被金融类上市公司采纳,股利支付方式基本分为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多数的金融类上市公司倾向于单独以现金方式支付股利,没有公司单独采用除现金股利支付方式外的股利分配方式,现金股利越来越受关注和青睐,成为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最主要方式。金融类

4、上市公司也多采用送股和转增的股利支付方式,年均约有11.23%的金融类上市公司采取混合的股利支付方式,尽管在数量上而言并不算多,但是送股与转股的比例却相当高。2009年至2015年间,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送股比例大约为53.7%,国海证券2011年送股比例高达130%,而转增比例约为68.89%,兴业银行、东北证券、长江证券、中信证券、锦龙股份转增股比例均超50%,且大多为100%。2、现金股利分配持续稳定,连续性强。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都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根据大量数据资料表明,我国的上市银行整体分红的连续性要强于其他行

5、业。最近连续7年现金分红的上市银行有l4家,占上市银行总数的87.5%,只有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在未连续分配现金股利。从我国证券公司的角度来说,整体盈利水平较之银行业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其现金股利的分配情况没有银行业好。3、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较低。据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2011-2015系后,个人投资者融资融券交易信用风险评分卡的关键为融资融券交易信用风险评估指标权重的科学合理设置,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互联网思维来改进投资者信用评价体系。为实现上述融资融券业务信用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创新,证券公司应基于大数据技术和分析方法,通过扩展数据来源,提

6、高数据质量,表14《新巴塞尔协议》信用得分与等级对应表分数级另目等级[9—9]~~一——一~[8o,89]AA‘等[70,791AI:6o,691BBB[5o,59JBB=====等[40,49JBL30,39J∽C[20。29JCCL10。10]CL0。9lD表1G信用等级定参照表信用得分信用等级风险度(90,100]AM摄4-(85。9o]AA较低(80,85JAtlI等(70,8o1BBB可接受(65,7o]BB可接受但应关注(60,65]B管理型关注(50,6O1CCC特别荚注(46,5O]CC未i基栖;_(40,45]

7、损失概率很人40艘以FD损失92现代商业MODERNBUSINESS升级完善现有个人投资者信用数据内容、平台和结构,开发智能数据更新工具,便于个人投资者进行申报和凭证提交;通过互联网非结构化数据挖掘与分析方法,提升个人信用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以行为金融学、社会网络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前沿理论与方法,深入分析个人投资者融资融券交易行为,从而实现如上功能与相关业务创新。固参考文献【1】杜永红.大数据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5,7:70-T5.【2]彭文英.基于大数据理论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设计思路

8、[J】.河北金融.2014。12:21-23.[5]:Bris,A.Goetzman,N.A.,ZhuNing.EffjcjencyandtheBear:ShortSalesandMarketsar0undthew0r】d【c】.Workingpaper.ya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