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物资管理办法

废旧物资管理办法

ID:9350430

大小:4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28

废旧物资管理办法_第1页
废旧物资管理办法_第2页
废旧物资管理办法_第3页
废旧物资管理办法_第4页
废旧物资管理办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废旧物资管理办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废旧物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废旧物资管理,使废旧物资得到充分回收利用,降低生产成本,防止废旧物资流失,特制定本办法。第二章职责第二条废旧物资统一由集团公司物资中心回收、处理,公司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理。第三条公司技设部负责废旧物资的认定,监督指导和检查各基层部的废旧物资管理情况。技设部设废旧物资管理员负责联系基层部及物资中心办理相关回收处理手续。第四条各基层部负责现场废旧物资的收集、认定、上报、暂存、建帐、统计工作。各基层部要有专人负责废旧物资管理。第五条是否属于废旧物资需经过认定,认定后的物资方可入库回收处理。

2、更新下来的设备、重要物资的零部件,固定资产等是否属于废旧物资由公司技设部运行及资产管理人员给予认定。第六条一般设备零部件、常规易损件、淘汰的工具及废旧材料由使用单位主管领导认定。然后报技设部。第三章废旧物资来源、回收范围第七条废旧物资定义:废旧物资是指公司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更换下来或废弃不用的零部件、材料及报废的旧设备等。第八条废旧物资主要来源于设备更新、备品备件的更换、润滑油的更换、现场维修、机加工所剩的边角余料以及回收的工属具等。第九条废旧物资包括:(1)所有的报废设备、车辆。(2)废金属材料。包括废钢、废铁、废旧钢丝绳、废

3、旧有色金属。(3)各类金属包装容器,电缆轴。(4)各种机械、电工器材配件、仪器仪表、工具衡器、以及其他有回收价值的废金属件。(5)各类电线、电缆及各种配电设备。(6)更换下来的旧运输带、轮胎、护弦等橡胶制品及其他非金属制品。(7)更换下来的废润滑油、润滑脂及其包装物等。(8)其他需要统一处理的报废物资。第四章废旧物资的回收、处理第十条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旧物资,由所属单位废旧物资管理人员进行分类,计量。计量应尽可能准确,能够真实表述物资的数量。根据废旧物资的重要程度由部门主管领导或到技设部进行认定,认定人需对申报的物资是否属于废

4、旧物资及申报数量进行核查,核查无误后由认定人出具废旧物资申报认定单.(见附表)。对于不属于废旧物资的要退回再使用,数量不符的要重新计量。基层部废旧物资管理人员持申报认定单到各部库房交发废。申报认定单一式三份,随报废物资交各部库工,库工严格按照申报认定单核对入库物资后入库,并在单上签字。入库物资与申报单内容不符的拒绝入库。申报认定单一份由库工留存,据此建立库存管理台帐。库工签字的单据一份交技设部废旧物资管理员签收备案,一份由各部废旧物资管理人员留存。第十一条废旧物资由于种类较多且计量困难,因此帐目要求类别清楚。按照设备、备品备件、

5、废钢铁、废有色金属、运输带、废油等不同大类设账(见附表),计量有据,出入帐时间明了。帐务处理和正常物资一致。废旧物资出入库时间、理由能够反映真实情况。第十二条技设部废旧物资管理员定期对废旧物资的帐目进行核查,并根据库存数量集中联系物资中心进行处理。第十三条废旧物资出库时技设部废旧物资管理员与基层部废旧物资管理人员共同现场确认并在出库单上签字。第十四条一次性产生大量废旧物资无法存放的,基层部可提前通知技设部直接联系物资中心进行处理。第十五条各基层部要设废旧物资专门存放区域分类集中管理,妥善保管,防止丢失。第十六条机厂项目部加工废料

6、由各部负责核查、管理,统一收集并按上述程序处理。第十七条废旧物资的利用。对部分有使用价值和可利用的物品,有关部门应进行修复再用。需修理再用的废旧物品,经技设部同意后,办理废旧物资出库手续,修复后按正品保管。出库单据同正常物资的出库单,手写注明废旧物资。第五章考核第十八条由技设部对各基层部废旧物资的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指标为:帐物相符情况,申报认定单与帐相符情况,每月进行考核,发现不符情况每项扣一分。第六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第二十条本办法由技设部负责解释废旧物资申报认定单申报单位:日期:序号废旧物资名称类别数量

7、认定意见(签字)12345678910基层部废旧物资管理人员签字:库工接受签字:技设部废旧物资管理员签字:类别栏标注:报废设备、备品备件、废金属材料、废橡胶制品、运输带、废油、工具及其他。认定人在认定意见栏按项填写可或否并签字。库工对认定为否的或认定种类、数量与实际不符的应拒绝入库。本单一式三联,一联由申报单位废旧物资管理人员留存,一联由库工上帐使用,一联交技设部废旧物资管理员备案。附件:废旧物资库存管理台账序号出入帐时间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报废理由计量单位收入上缴结存经手人备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