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值表推理规则证明方法

真值表推理规则证明方法

ID:9376990

大小:126.7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29

真值表推理规则证明方法_第1页
真值表推理规则证明方法_第2页
真值表推理规则证明方法_第3页
真值表推理规则证明方法_第4页
真值表推理规则证明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真值表推理规则证明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数学命题的数学设计一、真值表1、否定(非):,设P为一个命题,称P为P的否定式,记作p,其真值表如下pptfft2、合取:设p,q表示两个命题,用逻辑联结词“与”把它们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新命题“p与q”,记作p∧q。真值表如下:pqp∧qttttffftffff3、析取:设p,q表示两个命题,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它们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新命题“p或q”,记作p∨q。真值表如下:pqp∨qttttftfttfff4、蕴涵(如果、、、那么、、、):设p,q表示两个命题,用“如果、、、那么、、、”把它们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新命题“如果p,那么q”,记作p→q。真值表如下:p

2、qp→qttttfffttfft5、当且仅当(等价式):设p,q表示两个命题,把p↔q称为p,q的等价式,其真值表如下pqp↔qTTTTFFFTFFFT真值表的作用证明重言式、两个命题等价,解决逻辑推理问题例1p∧q≡p∨q其真值表如下:pqp∧qp∧qpqp∨qTFTFFFFTFFTFTTFTFTTFTFFFTTFT例2p→q≡p∨q其真值表如下:pqpp→qp∨qTTFTTTFFFFFTTTTFFTTT三、推理规则1、合取规则:p为真q为真,p∧q也为真。2、分离规则:p→q为真,p为真,q也为真(充分条件假言规则)。3、全称命题为真,则特称命题也为真。4、p

3、→q,q→r,则p→r。5、(p↔q)∧(q↔r)→p↔r是恒真命题。p↔q(T)6、p(T)q(T)p→q7、q→pp↔qp→q(T)8、q(T)(否定规则)p(T)p→q9、q→pp∨q(T)10、p(T)(选言规则)q(T)p∧qp∧q11、或(联言规则)pq12、三段论:推理形式为如果M是P,S是M,那么S是P。它的逻辑式为:(M→P)∧(S→M)→(S→P)。这个命题的真值表是MPSM→PS→M(M→P)∧(S→M)S→P(M→P)∧(S→M)→(S→P)11011111100010111111111110101001010111110001111101

4、11001100110001由真值表可知:(M→P)∧(S→M)→(S→P)≡1是恒真命题。凡是恒真命题(重言式)都可作为推理规则。前面提到的分离规则(p→q)∧p→q≡1,选言规则(p∨q)∧p→q≡1,联言规则(p∧q)→p≡1,也都是恒真命题。分别证明如下:1、(p→q)∧→q≡(p∨q)∧p≡(p∨q)∧p∨q≡(p∨q)∨(p∨q)≡12、(p∨q)∧p→q≡(p∨q)∧p∨q≡(p∨q)∨(p∨q)≡13、(p∧q)→p≡(p∧q)∨p≡p∨q∨p≡1∨q≡1四、证明方法1、直接证明:直接从所给论题入手,以公理、定义、定理等为论据,运用逻辑推理规则来论

5、证论题为真的证明方法。在命题的推证过程中,为了找出证明的途径,根据思考时推理顺序不同,可分为综合法与分析法。(1)综合法:如果思考的顺序是从题设到题段的,这种思考方法就叫综合法。综合法的思考顺序是由因导果的顺序,是由A推演导出达到D的途径。但由A推出的结论未必唯一,如B、B1、B2等,而由B、B1、B2等能推出的结论则更多,如C、C1、C2、C3、C4等。这样,由其中的哪一个能推出D,找起来就未必很简捷了。综合法的逻辑依据是A→B,B→C,C→D,其中每个蕴涵是以前证过的定理,也可以是公理和定义。这样由A出发,依次应用分离规则,最后能得到D。详细写出来就是A→B(

6、已证)A((A→B)∧A→B分离规则)BB→C(已证)C(分离规则)C→D(已证)D(分离规则)其实,这也就是蕴涵的传递性,A→BB→CA→CC→DA→DAD也可以这样表示:(A→B)∧(B→C)∧(C→D)→D或(A,B,C)→D(2)分析法:反过来,如果从题段出发,寻求它的论据,直至归结到题设,这种思考方法就叫分析法。分析法的思考顺序是执果索因的顺序,是从D上溯寻求其论据,如C、C1、C2等,而后再寻求C、C1、C2等的论据B、B1、B2、B3、B4等,如果其中之一如B的结论恰为已知条件A,于是命题的推证途径就得到了。由于理论论据是有限的且维数不多,因而执果索

7、因是较为容易的。分析法的逻辑依据同综合法一样,只是顺序相反,即C→D,B→C,A→B.即((C→D)∧(B→C)∧(A→B))→D由于合取的交换性和结合性,它显然是和综合法一样合理。例1已知a>b>0,求证a−bb>0,∴bb,∴a−bb>0,则只须证明2(a−b)0,b>0,则只须证明b

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