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定一与北京景山学校

陆定一与北京景山学校

ID:9405325

大小:1.24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30

陆定一与北京景山学校_第1页
陆定一与北京景山学校_第2页
陆定一与北京景山学校_第3页
陆定一与北京景山学校_第4页
陆定一与北京景山学校_第5页
资源描述:

《陆定一与北京景山学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陆定一与北京景山学校 (2008-07-1000:24:38)转载▼分类: 建国后陆定一与北京景山学校 当年陆定一为景山学校题写的校名      我们中宣部大院的孩子,99%都是在北京景山学校度过他们的童年、少年和青少年时代的。北京景山学校是由中宣部、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城区教育局共同创办的教改试验学校。   学校第一任校长是方玄初(笔名敢峰),第一任书记是贺鸿琛。      1960年初,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教小组组长、国务院副总理的陆定一,花了许多时间,探索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制

2、度的改革。他于1960年4月9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上,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作了《教学必须改革》的报告,报告提出:从现在起,我们想进行较大的实验,在全日制的中小学教育中,适当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制,适当增加劳动。我们准备以10年至20年时间,逐步地、分期分批地实现全日制中小学教育的学制改革。我们对新学制的初步设想,是全日制的中小学的年限缩短到10年左右,程度提高到相当于现在的大学一年级。     在这种背景下,中宣部秘书长兼机关党委书记童大林,与中宣部办公室副主任姚黎明共同

3、商量,决定按照陆定一的设想,成立进行教改试验的北京景山学校。为什么叫景山学校呢?因为学校所在地离北京景山公园很近,又处于景山街道办事处的辖区,所以,按所在地的名称取名为“景山学校”。     1960年5月4日,北京景山学校在北京景山公园少年宫礼堂召开了成立大会。中宣部副部长张盘石出席了大会并讲话、授校旗。红色校旗上印着黄色大字“北京景山学校”,这几个字是陆定一题写的,后来又把这几个字制作在校牌和校徽上。     白底黑字的校牌在骑河楼校区挂了许久,1966年7、8月间被红卫兵给砸烂了。现在景山学校搬

4、到了北京灯市口大街,现在镶嵌在墙上的金属校名,是由邓小平题写的。     1960年,以中宣部机关党委的名义,将北京市九十一中学和北京市东高房小学合并,组成北京景山学校。当时高年级在九十一中上课,我们低年级在中宣部幼儿园楼上课。     光阴似箭,许多往事恍如隔世。当年我在景山学校只不过是个顽童,别人问我景山学校的事情,我顿时陷入茫然。幸亏老同学相聚,竖起来的就是一面面镜子,而且连一些被湮没的小事也都绘声绘色有感情地映现出来了。     说起景山学校的建立,除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外,不能不谈到童大林,因为

5、他是一个关键性人物。当时,他是中宣部秘书长兼机关党委书记,是深为陆定一信赖的得力助手。建立景山学校,是他提议和一手策划的,他是最主要的创始人。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景山学校。从1960年到1966年的6年中,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景山学校的教改事业上。当时,景山学校的具体筹备工作,由从北师大调来的贺鸿琛、苏式冬、陈心五、刘曼华等人负责。当初景山学校由中宣部(用的是中宣部机关党委的名义)、北师大和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共同领导,实际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宣部。如果没有中宣部这棵“大树”和有关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景山

6、学校要搞动作那么大的教学改革试验是难以想像的。那时,教育工作在党内由中宣部归口管理,景山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大得很,怎么改都行,这个条件是别的学校不具备的,也可以说是景山学校的特殊优势吧。     196O年,中宣部把在教育处工作的干部方玄初调到景山学校任校长,当时在中宣部分管教育工作的副部长张磐石和在各处室工作的姚黎民、庞达、龙卧流、罗劲柏、龚育之、卓晴君,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戴伯韬、张志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刘静和,北师大的刘墉如、丁尔升,东城区教育局的周平、刘力邦等人,也都在台前或台后为景山学校

7、倾注了心血。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龙卧流后来主动要求从中宣部教育处调到景山学校工作,全身心地投入了景山学校的语文教改工作,并因此在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批斗。扪心自问,一个在党中央宣传部门工作的干部,为了孩子们的成长,竟然主动下放的一所基层学校去工作,这样的人,不是活脱脱的现代武训吗?我如今也在学校工作,可是这样的事情却再也见不到了。     听说后来龙卧流因病去世了,呜呼哀哉。     景山学校刚刚建校时期,教师多数都很年轻,他们是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体育学

8、院等学校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缺乏教学经验,但朝气蓬勃,教学上旧框框少,教改的热情很高,教学楼夜间灯火通明,从备课、批改作业到编教材,刻蜡板,从不言累言苦。为了给孩子们从小打好基础和进行教改试验,优秀教师和大学毕业生结对子,特别是教语文和外语的,凡能适应小学的大都安排到小学工作,打破了小学老师同中学老师的界线。李中是北京外国语学院教师,周正逵、周韫玉、张经之是北师大语文教师,还有新来的大学毕业生朱蓉先、方碧辉等,他们来到景山学校后都在小学任教,带头进行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