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衡计分卡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论平衡计分卡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ID:9447719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论平衡计分卡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_第1页
论平衡计分卡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_第2页
论平衡计分卡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_第3页
论平衡计分卡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平衡计分卡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平衡计分卡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摘要:平衡计分卡(BalanceScorecard,BSC)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教授卡普兰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诺顿(KaplanandNorton,1992)于1992年在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BusinessRevieeBounded)。  1.3客户角度  客户角度的核心是回答“顾客是怎样看待我们的”这一问题。其注重的是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待企业或组织,而并非来自企业或组织内部观点。针对一个盈利企,客户角度的KPI可以为: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获得、顾客的保持等。  1.4内部流程角度  内部流程角度主

2、要是回答“我们通过怎样的流程来完成”这一问题。这方面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的流程来提供更好的服务给客户。通常来讲企业内部的业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革新过程;(2)营运过程;(3)售后服务过程。  1.5财务角度  财务角度主要是回答“我们如何去面对我们的股东”。企业如何去满足股东与投资人的需求,如何去回报他们。  1.6学习与创新角度  学习与创新角度主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依靠怎样的学习可以保持领先和进步”。平衡计分卡中的设计体现了以学习和成长为核心的思想,将企业的员工、技术和组织文化作为决定因素,分别衡量员工保持率、员工生

3、产力、员工满意度的增长等指标,以考核员工的才能、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文化等方面的现状与变化。如果企业改善了这些方面,则员工的潜能就可能得以充分发挥,而企业的技术结果就会进一步得到提高,企业的组织文化氛围就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1.7关于平衡计分卡的争论  作为一个理论工具,在运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关于平衡计分卡的争论主要是:运用平衡计分卡的难点在于试图使其“自动化”。平衡计分卡中有一些条目是很难解释清楚或者是衡量出来的。财务指标当然不是问题,而非财务指标往往很难去建立起来。  确定绩效的衡量指标往往比相象的更难。企业管理者应当专注

4、于战略中的因果关系,从而将战略与其衡量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尽管管理者通常明白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与财务表现之间的联系,平衡计分卡却不能指导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绩效,从而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  当组织战略或结构变更的时候,平衡计分卡也应当随之重新调整。而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因为保持平衡计分卡随时更新与有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2平衡计分卡在中学管理中的运用    在商业界开展大规模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同时,教育界也开始尝试的去研究平衡计分卡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Umashankar和Dutta(2007)通过对印度高等教育研究,尝试把平衡

5、计分卡运用在高等教育管理中。通过类比他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探讨将平行计分卡用于我国高中教育管理,并列举出部分目标和关键业绩指标(KPI)。  2.1客户角度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其客户并不只有学生,还应包括:家长、老师与员工、招聘公司(招收高中生的大学)以及社会。这个“客户”的满意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例如,老师与员工如果不满意学校的办公条件,他们会选择离开,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水平就会下降;如果学校毕业生做出了对社会有害处的事,学校的名声就会受影响,从而影响到入学率。  根据Umashankar和Dutta(2007)的研究和中学的实

6、际情况,我们尝试的制定了一些关于顾客角度中的目标(Objectives)和关键业绩指标(KPI)。  2.3财务角度  严格意义来说,学校的股东是拨款的政府。但我国的中学大多属于国立,而且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所以,在财务角度考虑时,利润并不是最主要的,而减少开支和浪费是必要的。  2.4创新与进步角度  我国的现行体制中留给中学创新教学的空间并不算多,但并非没有。更主要的是我国大多数中学的硬件设施也待完善。    3总结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已经被商业和政府机构广泛的采用。本文初步探讨了平衡计分卡在教育机构中的运

7、用,发现这种尝试是可行的。但理论的可行同样需要实践来验证,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从实践中得到数据,从而促进理论的完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