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案选择

基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案选择

ID:9451059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1

基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案选择_第1页
基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案选择_第2页
基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案选择_第3页
基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案选择_第4页
基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案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案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案选择  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治疗结局的研究愈发受到重视,患者生存质量(qualityoflife,QOL)在疗效评价中的权重也越来越高。医学领域的QOL是对患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交等主观感受的测评,主要涉及人群健康状况、资源利用效价、临床疗法及干预措施比较、治疗方案选择等领域[1].其中,临床疗法、治疗方案选择是应用最多且最重要的。我国丙型肝炎的平均感染率为3.2%,其中有50.0%~85.0%的患者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C,CHC)[2],CHC的感染时间可达数十年之久

2、。目前国际标准的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ylatedinterferonalpha,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3].本研究通过评价与分析CHC患者的QOL,旨在结合国情为我国不同CHC人群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丙型肝炎诊疗指南》(2009年美国肝病学会、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胃肠病学会共同修订)中关于CHC的诊断标准[4];(2)抗-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G(抗-HCV-IgG)阳性6个月以上,丙型肝炎病毒(HCV)RNA>5102U/ml;(3)

3、年龄≥18岁,病程>6个月。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病毒性肝炎、HIV感染者;(2)失代偿期肝病、既往使用过PegIFNα、恶性肿瘤者;(3)精神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患者;(4)妊娠、哺乳期患者;(5)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2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2月-2014年5月于宽城满族自治县医院住院、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且文化程度均为初中以上的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本次治疗使用干扰素类型分为A组(62例)和B组(78例).  1.3治疗方法A组:使用PegIFNα-2a注射液(商品

4、名:派罗欣,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B组:使用干扰素α-2b(IFNα-2b,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00MU,皮下注射,隔日1次。两组均联合使用利巴韦林(浙江诚意药业有限公司),口服,体质量≤75kg1000mg/d,体质量>75kg1200mg/d.  1.4疗效观察  1.4.1检测HCVRNA水平及HCV基因型所有入选者空腹12h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ml.(1)检测血清HCVRNA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血清HCVRNA水平进行检测。仪器采用LightCycle

5、r2.0(罗氏荧光定量PCR仪),试剂盒购自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检测限为5102U/ml.(2)检测HCV基因型:利用HCV基因分型芯片技术测定HCV基因型(1b和非1b),检测芯片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提供。  1.4.2病毒学应答情况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virologicalresponse,RVR):治疗第4周血清HCVRNA水平低于试剂盒最低检测限;早期病毒学应答(earyvirologicalresponse,EVR):治疗第12周血清HCVRNA水平低于试剂盒最低检测限或降低2个对数级以上;持续病毒学应答(su

6、stainedvirological,SVR):治疗第24周血清HCVRNA水平仍低于试剂盒最低检测限。  1.4.3慢性肝病特异性量表(chronicliverdiseasequestionnaire,CLDQ)评分治疗24周后采用CLDQ评价QOL,本量表由Younussi等于1999年推出,具有中等可信度与灵敏度,对慢性肝病患者的QOL评估具有特异性,与健康调查简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相比,其在生活精力、情感方面的测试具有较好的特异度[5].CLDQ涉及疲劳(FA)、活动能力(AC)、情感(EF

7、)、腹部症状(AS)、系统症状(SS)、焦虑度(n;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共2页:12  2结果  2.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CVRNA水平、体质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不同基因型患者年龄、性别、ALT、HCVRNA水平、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病毒学应答情况两组RVR、EV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8、意义(P>0.05,见表3).两组1b基因型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