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出人口大省流动人口的返乡与外出影响因素分析

流出人口大省流动人口的返乡与外出影响因素分析

ID:9451227

大小:5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1

流出人口大省流动人口的返乡与外出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流出人口大省流动人口的返乡与外出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流出人口大省流动人口的返乡与外出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流出人口大省流动人口的返乡与外出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流出人口大省流动人口的返乡与外出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出人口大省流动人口的返乡与外出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流出人口大省流动人口的返乡与外出影响因素分析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日益递增,反过来流动人口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不论学界、政府还是媒体都对该群体给予特别高的关注。学界关于流动人口的研究可以说是浩瀚如云,尽管已经取得了如此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归纳起来,人口迁移流动的研究主要有三个切入点,即流入地视角、流出地视角和流动过程三个方面的研究。具体可以从这三个方面中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也可以将三者作为一个体系综合地研究。目前,从流出地视角进行的研究还相对薄弱,而从流入地视角的研究较为丰富。

2、如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社会融合(雷敏等,2007;任远等,2012;余运江等,2012;陈湘满,2013)、就业状况(段成荣,2007;宋健,2010)、社会保障状况(郑成功,2007;张晓杰,2014)、居住状况(叶苏,2005;蒋耒文等,2005;段成荣等,2006;侯慧丽等,2010;何炤华等,2013)、流动人口卫生与计生服务(侯建明,2012;陈雷等,2014;王谦,2014)、流动人口的孩子教育问题(刘珍珍,2005;谢宝富,2013)等方面。而从流出地视角的分析,目前主要是对留守人口的研究,如留守儿童(周国华,2010

3、;朱海雪等,2014)、留守老人(卢海阳等,2014;陈元刚,2014)以及留守妇女的生存与发展状况(许传新,2009;钟斌,2013)。此外,也有关于农村人口流动对农村劳动力资源规模与结构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邹湘江等,2013;廖少兰,2013)。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相对于流入地的研究而言,以流出地为切入点的研究还远远不足,将流出地与流入地相结合的综合分析就更少。一个地区时时刻刻都有人口流入与流出,在实际的研究中,为了方便,很多时候人口流动系统被人为地分开。从研究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但现实生活中是难以做

4、到真正的孤立。人口的流出与流入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当前我国主要流出大省的农村人口是否还会继续大规模地流出?流出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会,那么他们将会流入到哪些地区?又有哪些因素影响他们的流动意愿与行为?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当前返乡流动人口的返乡原因是什么?他们与没有流动经历人口之间的流动意愿是否存在差异?回答以上问题对我国流动人口的研究,尤其是从流出地角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国家卫计委2014年1-2月在安徽、四川、河南、湖南、江西、贵州六个流出人口大省选取样本

5、点进行流出地监测调查。调查对象:六个流出人口大省抽中村或村民小组的所有户籍家庭户、户内符合条件的返乡流动人口及所在村委会负责人。调查内容:流出地人口流动迁移情况、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情况、返乡流动人口健康、参保和就医情况。调查方法:采用典型调查方法在每个省选择3个县,每个县选择3-4个村作为监测点进行调查,每省调查约4000户,此次调查样本容量为24424户。虽然此次调查对象是以户为单位,但本文的分析仅根据接受调查者本人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到迁移流动人口的年龄选择特性,选取了年龄在15-60周岁之间的被调查者作为

6、本文的研究对象,最终符合选定的总样本量为18662人,其中既有返乡回来的流动人口(该样本7572人,占选定样本的40.57%),也包括截止调查时点没有跨越乡镇范围半年以上的户籍人口(该样本11090人,占选定样本的59.43%)。因此可以进行很好的比较分析,二者的样本量均非常大,避免随机波动带来的不稳定性。  (二)方法说明  本文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描述样本整体特征和双变量之间的独立关系,而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探讨主要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独立关系。本文拟从是否外

7、出以及外出地域的选择两个方面对我国主要流出省份的农村人口的外出意愿进行分析。模型1中的因变量为,是否打算在未来(调查时点)半年内外出流动,由于因变量是一个二分类的变量,打算外出赋值为1,不打算外出赋值为0,所以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模型是最佳的模型;模型2中的因变量为外出地点选择,由于外出地点具有一定的地域梯级变化特征:外省、外市、外县与本县其他乡镇,所以运用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为最佳的模型。  三、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流动人口返乡原因分析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民工潮现象出现以来,农民工流动就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化

8、、城镇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最显着的经济现象。进入新世纪以来,人口流动日趋活跃,流动人口规模由2000年的1.21亿增加到2012年的2.36亿,年均增加958.3万人②。庞大的流动人口规模为流入地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可是从2004年开始,在我国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