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

浅析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

ID:9462746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1

浅析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_第1页
浅析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析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摘要:最近财政部颁发了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我们认为这并不是最佳策略,故通过本文提出我们的拙见。关键词:资产减值损失转回2005年7月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号———资产减值》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实现了资产减值准则质的突破。基于我国一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操纵利润,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对于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我们认为,纵然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是企业利润操纵的“利器”

2、,我们也不应以逃避的方式来解决,毕竟这并非长远之计。征求意见稿禁止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前期当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减少时以可回收金额计量,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而当资产价值得以恢复时却不以可回收金额为准确认资产价值的回升,资产减值的计量标准不同一致,缺乏前后逻辑的一致性。如何能真实的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据此。我们认为我们不应回避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而应不断制定更加规范的资产减值准则,毕竟资产减值这个“水龙头”应该如何“拧”,需要准则的指导。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增设“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独立核算资产

3、减值准备的计提规范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我们首先应从其源头——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入手。我国现行制度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发生的减值损失分不同资产计入“管理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三个不同的科目,这使得企业计提的减值损失与其他费用混为一潭,不便于对其单独分析。另外,资产减值转回时冲减这些费用损失类科目,并会增加企业的利润。但事实上,资产减值转回与企业经营活动并没有实质上的联系,其增加的利润也不是实质的收益,充其量就是“纸上富贵”,但这却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正常决策。征求意见稿未对此进行进一步规范。因此,建议设立

4、“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具体到各项减值再按各资产项目设置明细科目,独立、总括地反映八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发生的减值损失情况。这样将能区分由资产减值和生产经营活动引起的费用和收益,有利于企业核算,也有利于相关利益者识别企业的资产减值计提情况,并能准确合理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从而抑制管理者滥用资产减值的自由选择权。二、明确资产减值的转回标准,同时将资产减值的转回作递延处理资产减值之所以被利用,主要是由于其计提会降低当期收益,而转回又能提高转回当期的收益,具有做大亏损动机的上市公司就是利用这一点为未来储备准备的。资产减

5、值转回易被管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转回资产减值,如果这样那就会出现前后标准不统一。因此,我们认为不能对其完全否定,而是制定更明确的转回标准来约束这种行为。征求意见稿参照IAS36对资产减值迹象做了明确规定,这里我们同样可以参照IAS36对资产减值转回迹象的规定,确定资产减值何时应该转回,如何转回,转回多少等。另外,建议增设“递延资产减值转回损益”和“资产减值转回损益”账户。转回的资产减值不确认当期损益,在资产未退出企业或债权未全部收回时作递延处理,计入“递延资产减值转回损益”账户,待该资产退出企业或债权全部收回时

6、,再将其从“递延资产减值转回损益”账户转入到“资产减值转回损益”账户,计入损益,或者,当资产价值又降低时,转为“资产减值损失”。三、提高资产减值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会计信息披露是会计信息需求者与生产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装置,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透明度是资本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没有透明度就没有资本市场。普华永道曾在2001年1月时发布了一份关于“不透明度指数”(Theopacityindex)的调查报告,在普华永道“不透明度指数”的分项调查中包括了会计准则与实务(含公

7、司治理与信息披露)的“不透明度”研究。根据该报告,中国的“不透明度指数”为86,仅次于南非(90),透明度与其他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高透明度意味着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即根据公司所提供的信息,使用者能够准确了解公司的经济收益以及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风险程度等,并以此来指导决策。具体到资产减值准备,高透明度的信息披露,能够帮助投资者分析资产减值的计提情况,辨别出其中存在的人为管理。为此,我们针对对资产减值的信息披露提出以下建议: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内容,充分披露资产减值计提与转回对利润的影响,并做出强制性要

8、求。在损益表中单独列示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损益,披露格式如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