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译读——任继愈

老子译读——任继愈

ID:9475796

大小:4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1

老子译读——任继愈_第1页
老子译读——任继愈_第2页
老子译读——任继愈_第3页
老子译读——任继愈_第4页
老子译读——任继愈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译读——任继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本书是任先生对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经典——《老子》的注解和阐释。作者在《老子》原文的每章前,撰写了高度概括性的内容提要和中心思想;对原文中的重点和难懂词句,逐一校注,并附有历代名家的校勘成果;译文精确、流畅、规范、易懂。作者译注《老子》始于1956年,先后出版过三部《老子》注译著作,深受几代学人的推崇和喜爱。本书集作者半个多世纪研究《老子》的大成,也是《老子》问世2000多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本社和作者都力图使该书成为传统经典研究既有学术性又能走向大众化的尝试。老子绎读前言研究老子的文献资料,全国解放后,长沙马王堆发现了

2、帛书《老子》甲、乙本,湖北荆门发现了战国楚墓竹简《老子》,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可以解决过去某些争论的问题,如《老子》成书年代等。但影响中国文化的并不是帛书和竹简本《老子》,而是长期广泛流行的河上古本和王弼本。因此,古书的译文依据还是王弼本。《道德经》是老子的代表作,是先秦诸子传统文化的主要经典之一。另一部经典是《论语》。这两部著作,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老子、孔子的思想传播影响到全世界。这里只谈《道德经》。关于老子这个人学术界有不同看法,(1)老子生卒年及活动范围。(2)老子的这部书是否老子所著。(3)《道德经》讲的

3、是什么。先谈老子其人。老子与孔子同时,略早。《史记》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聃。估计老聃比孔子大10~20岁,孔子比释迦牟尼大10岁。五四时期也有人根据思想内容推测,认为老子时代晚于孔子,还有人说老子比庄子还迟。也有人从世袭上推算老子的八代孙,与孔子十二代孙同时,断定老子晚于孔子。从思想内容来推算时代,有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过硬的根据还是文献、实物。自从湖北荆门出土战国楚墓竹简《老子》,老子的时代已有了比较明朗的轮廓。我在四十多年前所提出的观点有了更有力的实证的支持。老子应是春秋时代的人。老子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在那些方面?

4、      I       哲学上,提出“天道观”。这是春秋时代的热门话题。先秦诸子及其著作中,没有不讲到“天”12的。春秋时代老子、孔子、墨子,到战国时代的庄子、荀子、韩非,都讲到“天”及天道。各家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出问题和解释,得出不同的结论,创立了不同的学派。只有有老子的《道德经》把“道”作为最高范畴,集中阐发,提高到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地位,老子是第一人。       老子的天道观,有以下特点:       “天”是无为的,自然的,没有意志。开始对天神上帝的崇高地位提出了怀疑。“天道”是循环的。老子是周朝的史官,与

5、古代天文、占星术有关,“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从天象运行规律得到启发,天道在变化,不是静止的。       他提出这种思想有它的社会背景。当时周王朝对全国失去控制,失去政治中心(天下大乱),贵族世袭制度没落,出了富而不贵的新兴阶级。社会上下尊卑、贵贱的旧秩序遭到挑战,君臣、父子关系已打乱,新秩序尚未形成。对上帝不那么迷信了,上帝的崇高地位动摇了。这种变化影响到每一个成员,敏感的知识界学术界更有深切感受。       老子的《道德经》这部哲学著作讲了些什么?       哲学不同于其他科学,哲学不负责解决一个一个的

6、局部具体问题。哲学的全局观点是从老子开始的,后来不断发展丰富,才有今天的哲学。道-- 混沌的,是朴素的。道-- 自然的,本来就存在。道-- 构成万物的原始材料。道-- 无形象,肉眼看不见,感官不可触摸。道-- 事物的规律。人、物。自然。社会都离不开道。“道”是老子第一次提出的新概念,表达起来有困难,它不好描述,它是“无名”、“朴”、“无象”、“无形”、“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道”12是精神性的还是物质性的,老子本身没有深说。老子的认识已经是处在当时中国古代人类认识的最前沿。后人可以用现代人的认识来解释老子,代替

7、老子作进一步的阐发。当年老子自己没讲清楚的问题,后代研究者注释者替老子讲得再清楚,也不能认为是老子的思想。老子的哲学,使人从宗教对学中初步摆脱出来,在当时一是了不起的贡献。II老子另一个贡献是第一个提出了“无”的概念,这是中国哲学史第一座里程碑。这个问题,过去的研究者讲得不够,这里要多说几句。人类认识外界的过程,总是由外向内,由具体到抽象。近半个世纪以来,儿童心理学专门研究儿童认识外界的过程及其发展轨迹。经过观察、实验、比较,得出大致可靠、比较接近儿童思维成长的实际状况。一个民族思维成长的过程,与儿童成长的过程、与儿

8、童的心理发展的过程大体相似,至少可以从中得到相关的昭示。儿童认识外部世界,总是先从身边周围的事物开始,由近及远。先认识母亲及其家人,然后扩大到身外的食物。玩具,再扩大到鸟兽、草木、鱼虫等目力所及更大的范围。如高山、大河、天空、气象、风雷等外界虽在视听范围之内,并不能引起儿童足够的关注。日月星辰先被认识,日月星辰所依附着更大的“太空”,则较迟有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