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几处失误

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几处失误

ID:9479443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几处失误_第1页
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几处失误_第2页
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几处失误_第3页
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几处失误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几处失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几处失误 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诸葛亮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形象。诸葛亮的智谋策略上亦有不足之处,在培养后继人才上出现了重大失误,用人方面也远不及曹操和孙权。通过刻画其人性化的缺点和不足,才使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会更加有血有肉丰满真实,更为深入人心具有现实性。  关键词:《三国演义》诸葛亮失误    罗贯中笔下,诸葛亮是治戎与奇谋兼长,理民之才与为将之谋皆优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是人民心中的英雄人物,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俗话说:“金无足

2、赤,人无完人”。诸葛亮的智谋策略上亦有不足之处,在培养后继人才上和用人方面出现了重大失误,受其历史的局限性,从而使其更符合客观现实,使其血肉更丰富,更真实可信。下面从两个方面,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几处失误之处,作粗浅的探讨。  一、策略和诚信上的失误  诸葛亮出山后,以己智慧树立起自己在刘氏集团中的威信。之后又孤胆赴江东,舌战群儒、理导孙权、智激周瑜,完成了联吴抗曹的策略。赤壁之战,写下了战争史上辉煌的一页,刘备也因而分享了三分之势。在这场战争中,真正的指挥、导演、主角都是他——孔明。也是展示他政治胆略和卓越智慧最精彩的章节。其

3、后的入蜀、平蛮、伐魏六出祁山等一系列的描写,不过是继续完成和不断丰满的过程。  就其对手而言,曹操、周瑜、司马懿等皆是旷世奇才、高明之士,然而诸葛亮比他们技高一筹,并最终战胜了他们,其谋略单就智算华容道的小插曲“实而实之”令操走投无路,便足见一斑。诸葛亮虽料事如神,但他是人,万无一失是不可能的,他也有窘境之时。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一)策略上的失误  可以这样说,事之成败,全视领袖人物的能力如何而定。作为战略家、丞相的诸葛亮来讲,他的策略有两方面的失误,也正是这二方面使“出师未捷身先死”留下了终生的遗憾,过早地走上了灭亡

4、之路。  首先,他在把握方向、驾驭全局的统揽能力上仍有欠缺。如前面提及的“刘备伐吴”“荆州主将任命”问题上,诸葛亮就受到忠的思想束缚而做出有损大局的决策,就其丞相职责而言是一种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失职行为。  又如他在辅助后主时,作为蜀汉最高决策者,却不顾实际情况,六次出师北伐,这种出于报知遇之恩,唯恐完不成托孤重任的思想,而绝不是出于洞察大势、掌握时机的考虑,是极不明智的。当时三国鼎立形势已基本确定,一时难以改变。总体实力上看,曹魏较吴、蜀强大,明智的领导者,只宜发展国力,养精蓄锐,提高与魏、吴抗衡的能力。因为在这种势力下,任何军事

5、行动均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胜利,六出祁山结果也正说明了这点。何况以小国与大国拼消耗,打持久战,对小国是极不利的,要打的话也宜智出奇兵,速战速决才有点希望。  作为领导人,还应善于抓大事,不应为小事而忙碌,应学会让更多的人为自己去做,这才是领导的艺术。诸葛亮怕别人不似自己尽心,便“罚二十以上皆亲览,”“常自校薄书”“亲理细事”。古人云: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昔丙吉忧牛喘,而不问横道死人;陈平不知钱谷之数,曰:“自有主者。”诸葛亮这种舍本求末的亲力亲为,一则影响其对大事的决断,二则没有发挥下属的才干,且防碍培养人才;三则

6、使己碌碌无为,不足取也。  其次,诸葛亮的民主、科学、善断的决策能力还稍欠火候。诸葛亮每次打仗,都故作神秘,不与众将商议,事后才说出其中奥妙。这在客观上失去了集思广益、精益求精的机会。  诸葛亮在伐魏决策上便是一意孤行,以致功败垂成。不失时机,权衡利弊的决断力,诸葛亮远不如曹操、司马懿、邓艾等,操以“有权谋、多机变”著称,司马懿克日擒孟达,邓艾偷渡阴平,都显示出非凡的决断艺术。诸葛亮在荆州守将任用上就因忠的束缚而缺果断,结果反受其乱,北伐时又不采用魏延之出子午谷径取长安之计,只顾求稳,错失良机。  诸葛亮平生小心不肯弄险,对形势的把

7、握过于拘束。可举两例:其一,刘备兴师伐吴复仇,这是灭吴的好机会。诸葛亮本应该以赵云、马超、马岱、魏延等把守隘口以拒魏,明言自己在蜀而暗随刘备伐吴。就当时而言,曹丕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魏定不敢侵蜀而坐山观虎斗。吴灭了,然后北伐中原,不是也轻而易举吗?其二,第一次北伐,若采纳魏延之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取长安,中原不也是囊中之物吗?这叫兵贵神速。诸葛亮既然用反间计成功地解除了司马懿之患,却没有争取这一有利的时机一举成功,结果给魏国以喘息之机,重调司马懿以拒蜀,从而为蜀国此后的北伐平添了许多障碍。  (二)诚信上的缺失  “三气周瑜”

8、是《三国演义》中较为精彩的一节,在这段故事中,罗贯中不惜纸墨地刻画了诸葛亮狡黠的智慧,也透露出了他对诚信道义的蔑视。仅从“一气周瑜”来讲,诸葛亮的诚信缺失便跃然纸上。赤壁之战后,周瑜想一鼓作气拿下南郡,但他担心刘备趁火打劫,于是去试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