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

ID:9491615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_第1页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_第2页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_第3页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摘要】本文依靠控制权收益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原因进行了解释,并分析了股权融资偏好的经济后果,最后提出了改进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状况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融资偏好;控制权收益模型;经济后果    一、引言    公司融资偏好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重要课题。西方的融资结构和融资行为从MM理论开始,经过了一系列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学派,如:自由现金流量理论、融资有序理论、均衡理论等等。  我国学者对我国融资偏好的存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黄少安等(2001)通过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描述,认为中国上市公

2、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刘星等(2004)在对Myers融资优序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采用大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融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融资顺序首选股权融资,其次选择债务融资,最后选择内部融资。在债务融资顺序中,上市公司更加偏好短期负债融资而非长期负债融资。刘力军(2005)通过对1992年度至2003年度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实证研究验证了在目前的二元股权结构下,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具有股权融资的偏好,其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内源融资”。通过多个方面的实证分析,我国的学者认为我国的上市股份有限公

3、司的确存在着融资偏好的问题,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现状    首先,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发达国家的“内源优先,债权融资次之,股权融资最后”的融资顺序不同,股权融资偏好是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真实反映。根据全景X络提供的数据,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外源融资偏好,1999年-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内源融资平均只有18%,82%是外源融资。其次,在外源融资结构中,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又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股权再融资在股权融资中所占比重较大,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资金渠道。从表1中可以看出,配股和增发是

4、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主要方式,合计融资额占累计融资额的88%。虽然近年来可转换债券融资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由于过低的转股价格以及转股条件的可修正性,可转换债券在我国演变成了“必转换债券”,从而使其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股权融资。    三、融资偏好的原因分析——基于控制权收益模型的解释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原因很多,本文从控制权收益的角度进行解释。控制权收益(PrivateBenefitsofControl)是控制性股东通过对控制权的行使而占有的全部价值之和,包括关联交易、资金占用、资金担保、过度报酬和在职消费等。现代公司治理研究

5、表明,由于公司实际上由控制权所有者控制,对于控股股东来说,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不成比例,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代理问题。控股股东可能凭借自己在获取企业信息和控制企业决策方面的优势,通过上市公司担保交易、关联交易、窃取公司的投资机会或者迫使公司投资于亏损但却有利于控股股东的投资项目等方式获取控制权私利。    假设某一公司是全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价值为V0,现公司发行股票融资Vipo,发行后公司价值增加到Vt,即V0+Vipo=Vt。此时控股股东仍然具有控股权,控股比例为a,即aVt=V0。这里隐含了一个假设,所有股权均是流通股。关联交易作

6、为转移上市公司现金流的有效手段,被控股股东用于获得控制权收益。因此假设股权融资后,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出公司的现金流为S,公司价值为V,而C(S)是控股股东关联交易的成本函数。则C(S)=0时,V+S=Vt,在不公平的关联交易中,公司现金流出越大,则被查处和制止的可能性也越大,这意味着关联交易的额外成本也越高,即dC/dS≥0。当关联交易的成本超过关联交易所转移的现金流时,控股股东转移现金流将无利可图,因此有dC/dS≤1。随着公司现金流出规模的增加,有dC2/dS2≥0。对于控股股东,一方面用关联交易转移出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另一方面

7、控股股东将承担与其持股比例相应的公司价值损失,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来说,追求max(aV+S)的约束条件是V+S+C(S)=Vt,且1≥dC/dS≥0,dC2/dS2≥0。求解以上最优规划,可得:    可以看到,为了获得相同的融资额,全流通情况下股份增加的比重是控股股东非流通且发行高定价情况下的P2/P1倍;或者说控股股东非流通且发行高定价情况下股份增加的比重是全流通下的P1/P2倍。即控股股东非流通且发行高定价情况下,发行股票融资对控制权的稀释程度要小的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我国上市公司热衷于股权融资而不必担心股权稀

8、释威胁到控股地位。    四、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经济后果分析    (一)股权融资偏好的放大效应  吸引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因素之一是股权融资具有超常的放大效应,这种放大效应主要体现在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