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自动取款机atm系统需求分析

银行自动取款机atm系统需求分析

ID:9495014

大小:9.48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5-01

银行自动取款机atm系统需求分析_第1页
银行自动取款机atm系统需求分析_第2页
银行自动取款机atm系统需求分析_第3页
银行自动取款机atm系统需求分析_第4页
银行自动取款机atm系统需求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银行自动取款机atm系统需求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银行自动取款机ATM系统需求分析1、ATM系统的需求概述ATMATMATM中央计算机分行计算机柜员终端账户分行计算机账户账户账户储户储户柜员图1-1ATM(自动取款机)系统ATM系统的需求要点拟开发一个自动取款系统(参考图1-1),它是一个由自动取款机、中央计算机、分行计算机及柜员终端组成的网络系统。ATM和中央计算机由总行投资购买。总行拥有多台ATM,分别设在全市各主要街道上。分行负责提供分行计算机和柜员终端。柜员终端设在分行营业厅及分行下属的各个储蓄所内。该系统的软件开发成本由各个分行分摊。银行柜员使用柜员终端处理储户提交的储蓄事务。储户可以用现金或支票向自己拥有的某个账户内存款或开新账户

2、。储户也可以从自己的账户中取款。通常,一个储户可能拥有多个账户。柜员负责把储户提交的存款或取款事务输进柜员终端,接收储户交来的现金或支票,或付给储户现金。柜员终端与相应的分行计算机通信,分行计算机具体处理针对某个账户的事务并且维护账户。拥有银行账户的储户有权申请领取现金兑换卡。使用现金兑换卡可以通过ATM访问自己的账户。目前仅限于用现金兑换卡在ATM上提取现金(即取款),或查询有关自己账户的信息(如余额)。将来还可能要求用ATM来办理转账、存款。所谓现金兑换卡就是一个特制的磁卡,上面有分行代码和卡号。分行代码唯一标识总行下属的一个分行,卡号确定了这张卡可以访问哪些账户。通常,一张卡可以访问储户

3、的若干个账户,但是不一定能访问这个储户的全部账户。每张卡仅属于一个储户所有,但是,同一张卡可能有多个副本,因此,必须考虑同时在若干台ATM上使用同样的现金兑换卡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系统应该能够处理并发的访问。当用户把现金兑换卡插入ATM之后,ATM就与用户交互,以获取有关这次事务的信息,并与中央计算机交换关于事务的信息。首先,ATM要求用户输入密码,接下来ATM把从这张卡上读到的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密码传给中央计算机,请求中央计算机核对这些信息并处理这次事务。中央计算机根据卡上的分行代码确定这次事务与分行的对应关系,并且委托相应的分行计算机验证用户的密码。如果用户输入的密码是正确的,ATM就要求

4、用户选择事务类型(取款、查询等)。当用户选择取款时,ATM请求用户输入取款额。最后,ATM从现金口吐出现金,并且打印账单交给用户。2、建立对象模型建立对象模型的步骤:(一)确定类和对象(二)确定属性建立实例连接(三)确定结构(四)确定主题(五)确立服务建立消息连接面向对象分析,就是抽取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的过程。通常,它从分析陈述用户需求的文件开始,再通过深入理解,抽象出目标系统的本质属性,并用模型对问题的进行精确而又简洁的表示,再以此分析模型为基础进行后继的设计。在概念上,我们可以认为面向对象分析大体上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寻找类—对象,识别结构,识别主题,定义属性,建立动态模型、

5、建立功能模型,定义服务。但是,分析不可能是严格按照此顺序进行的,通常要多次反复构造才能完全建立。面向对象分析首要的工作,是建立域的对象模型。这个模型描述了现实世界中的“类一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了目标系统的静态数据结构。静态数据结构对应用细节依赖较少,比较容易确定}当用户的需求变化时。静态数据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因此,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绝大多数软件时,都首先建立对象模型,然后再建立另外两个子模型。需求陈述、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关于客观世界的常识,是建立对象模型时的主要信息来源。如前所述,对象模型通常有五个层次。典型的工作步骤是,首先确定对象类和关联(因为它们影响系统整体结构和解决问

6、题的方法),对于大型复杂问题还要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个主题;然后给类和关联增添属性,以进一步描述它们;接下来利用适当的继承关系进一步合并和组织类。而对类中操作的最后确定,则需等到建立了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之后,因为这两个子模型更准确地描述了对类中提供的服务的需求。确定类——对象类一对象是在问题域中客观存在的,系统分析员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分析找出这些类一对象。首先.找出所有候选的类一对象;然后,从候选的类一对象中筛选掉不正确的或不必要的。首先,找出候选的类一对象对象是对问题域中有意义的事物的抽象,它们既可能是物理实休-也可髓是抽象概念。具体地说,爽多数客观事物可分为下述五类:(1)可感知的物理实体,

7、例如,飞机、汽车、书、房屋等。(2)人或组织的角色,例如,医生、教师、雇主、雇员、计算机系、财务处等等。(3)应该记忆的事件,例如,飞行、演出、访问、交通事故等等。(4)两个或多个对象的相互作用,通常具有交易或接触的性质,例如,购买、纳税、结婚等等。(5)需要说明的概念,例如,政策、保险政策、版权法等等。在分析所面临的问题时,可以参照上列五类常见事物,找出在当前问题域中的候选类一对象。另一种更简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